“不痛,一点都不痛。”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里,98岁的杜老太太笑呵呵地对来查房的麻醉科主任李金宝说。就在20个小时前,她刚因髋关节骨折接受了手术。从入院的那一刻开始,从急诊、住院到手术,全程都有麻醉科医生时时跟踪、镇痛。
对杜老太而言,高龄手术固然是个麻烦事,但“不幸中的大幸”是,因为医院疼痛管理的介入,这次手术后吃的苦头少了,对就医的恐惧大大消散。
在提供优质诊疗服务之余,尽可能帮助患者控制疼痛。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的发文中,已明确提出,“要拓展麻醉医疗服务领域,加强手术室外麻醉与镇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舒适诊疗的新需求”。
日前,记者走访沪上多家医院发现,不少医院已切实开展“舒适诊疗”新举措。当医院的诊疗技术在持续往高精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倍加关注患者的诊疗“体感”,出台人文关怀举措,这同样是“医院文明”必不可缺的一环。
麻醉科医生来查房,疼痛管理嵌入诊疗全流程
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一般认为疼痛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病好,疼痛自然消失。以往,像杜老太太这样因骨折急诊入院的患者,从进入病房到接受手术,往往有24小时至48小时的等候时间。在此期间,基本由病房自行给予镇痛,麻醉科则从手术时才开始介入。
如今,情况有了新的变化。
日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建海有了个新头衔——骨关节及肿瘤病区“无痛病房”组长。每天,他都要与住院医师一起对病区内患者开展“疼痛查房”,对其疼痛情况进行记录、随访和管理。
据统计,86%的骨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存在中度或重度的术后疼痛,而疼痛则是妨碍患者围手术期治疗、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将大大延缓术后康复,增加卧床时间。
助患者度过难熬的疼痛期,沪上医院在优化服务流程上不断奔跑起来。在市一医院,通过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并推出《无痛医院建设方案》,由麻醉科牵头在全院范围开展无痛诊疗技术,目前已基本覆盖门诊及病房。此外,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手术室则联合麻醉科、骨科等多科室共同建立了人性化手术团队,实现骨科患者无痛转运……
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通过完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躯体和心理、生理功能,这种“舒适诊疗”的理念更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全程进行专业疼痛评估,让患者全方位受益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围手术期的全程无痛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日渐广泛。而临床上,患者对于“无痛”的呼声同样十分高涨。
要知道,疼痛会使人体始终处于应激状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甚至危及生命。当面对患者渴望“无痛”的呼声,也有人可能担心,过多使用麻醉制剂,恐怕也会有损身体健康。痛与不痛,似乎成了两难抉择。
对此,李金宝给出的答案是:不必担心。在市一医院,每位患者入住病房后,负责这一病区的麻醉团队会采用国际标准的“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为患者做疼痛评估,随后根据患者的年龄、创伤程度、手术大小等制定镇痛方案,然后由麻醉团队按时执行并持续进行疼痛评估。
“我们会根据每次评估结果调整临床镇痛方案,将疼痛程度降低到最小。这种以连续神经阻滞技术为基石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对患者的益处是全方位的。”李金宝直言,患者术后当晚感觉不到疼痛,能较好地休息,第二天其肢体活动也不会受到影响,能尽早开始术后康复。
同样,在同济医院,四肢骨折患者多采用连续神经阻滞麻醉及术后镇痛,即在支配患者的神经周围放置导管,并给予局麻药镇痛,既舒适又安全。
手术很成功却仍痛到睡不着?很多疼痛源于“心病”
在临床诊疗中,还有一类患者也令医生头疼不已:手术明明很成功,但患者总说痛到睡不着。
65岁的金大伯就很典型。半年前,他因反复腰痛伴右腿的麻痛,在当地医院做了腰椎减压手术。术后影像学片子显示,手术很成功。可术后不久,金大伯却再次主诉腰骶部疼痛,很疼、睡不好、严重影响生活。这是何原因?
“全国每年大约开展200万例脊柱外科手术,3%到5%的脊柱患者即使成功手术后仍会感到疼痛,这并非小数目。”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贺石生说,脊柱手术后疼痛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疾病类型。临床研究显示,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疾病均会影响对于疼痛的感知。
贺石生记得,曾有一位60多岁的阿姨,主诉腰腿疼多年,强烈要求手术治疗。可片子显示,患者问题不大。原来,阿姨当时处于抑郁状态,后续随着心理医师的跟进治疗,她的疼痛好了大半。
“如果患者测出有心理疾病,应先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有时候,可能通过心理干预就能将病痛减去大半。”2016年,贺石生带领脊柱外科探索建立《疼痛患者自评量表》,所有患者入院前需先做量表评估。该量表除包含病患基本信息,疼痛情况外,还纳入心理测评,如焦虑、抑郁情绪等。
“在外科手术飞速进步时,更多医生也应明白,并非所有问题都能通过一台手术解决。以患者整体健康为出发点,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将人文关怀融入医疗救治。全方位多学科地管理患者,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贺石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