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还是成熟,经典还是当下?关于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专家们这样说……-LMLPHP

六天、11台剧目、51万人次收看量,2020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在戏迷的掌声和高关注度落下帷幕,“这几天长江剧场的两个剧场,一左一右,热闹得很”是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的亲身感受,其背后则是“年轻观众对小剧场戏曲的热情和热爱。”

实验还是成熟,经典还是当下?关于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专家们这样说……-LMLPHP

走进第六个年头,小剧场戏曲展演已经长成为国内实验性戏曲舞台作品重要的展示平台,也为推进上海成为全国戏曲人才与佳作竞相呈现的“码头”和戏曲原创活力喷涌不息的“源头”高地添砖加瓦。昨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与学者齐聚研讨会,对今年展演的11台剧目“问诊把脉”,为展演发展建言献策。

回首经典,关切当下,小剧场戏曲题材愈发多元

随着展演的愈发成熟,小剧场戏曲的舞台艺术形态逐渐清晰,小剧场不仅是戏小人少,更多是在这个舞台上进行由内至外的艺术的探索和创新,寻求艺术的革新之路。在参演剧目中,昆剧《草桥惊梦》的主演与乐队进行了少见的配合互动,吸引到专家的注意。“特殊配器、独角戏方式把传统经典重新进行解构,非常考验演员。我看到舞台上不同层次的表演。现代氛围、穿插念白、场外人介入,对演员自己也是很重要的训练。”《中国艺术报》评论部主任郑荣健说道。上海京昆艺术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认为乐队的表演戏是昆剧的一次大胆尝试:“观众看到的不是一个演员,而是一台演员,展现出了不弱于川剧和梨园戏的戏剧张力。”

实验还是成熟,经典还是当下?关于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专家们这样说……-LMLPHP

“文学性”是本次展演的关键词之一,多部作品改编自中外经典文本,巧合的是,无论是《草桥惊梦》还是滇剧《马克白夫人》、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都以独角戏的形式与观众见面。“这些名篇都有曲折的剧情、复杂的内心、微妙的人物关系、各具特征的人物性格,但是现在,演员敢于一个人来演,着体现了一种小剧场人挑战的精神。”原市文化局戏剧处处长李守成表示。

实验还是成熟,经典还是当下?关于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专家们这样说……-LMLPHP

有回首经典也有关切当下,黄梅戏《香如故》给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伟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往的小剧场戏曲中,反映当下题材的作品比较少见,《香如故》带来了新契机和可能,小剧场戏曲也可以艺术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可能。”上海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晓军认为现实题材打开了剧种和黄梅戏演员的思路,音乐和唱腔方面的改动让观众看见了一出别样的黄梅戏。著名编剧李莉则认为该剧巧妙的借用了“小戏”的结构反应主角的内心:“从文本上看虽然仍呈现较多问题,但是我们看到了主人公不具人间烟火的特质,看到了编导想让社会审视的部分。”

舞台虽“小”,功底却深

六年来,小剧场戏曲展演失踪秉持“吸”收传统精华养料的基础上,“呼”出一些新想法、新形式、新理念。截止今年工收到总申报剧目231部,总申报涉及剧种近40种,一共上演了19个剧种55台剧目。今年的申报更是创下历年之最,共收到申报剧目68部,涉及25个剧种,较去年增长了83.78%。小剧场的兴盛无疑为当代戏曲注入了更多活力,如何长足建设好展演平台也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实验还是成熟,经典还是当下?关于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专家们这样说……-LMLPHP

“小剧场的经验告诉我们,你离观众有多近,观众就对你有多亲。”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孝明表示。:“小剧场戏曲一路走来,对上海的整个戏曲文化的推动、引领,上海当下的戏剧观、戏曲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小剧场戏曲就是通过不断的创新,在戏剧中创新,在整体中创新,在未来创新才能使小剧场的戏剧走得更远更好。”

“宁要实验不要成熟”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眼中戏曲突围破圈的关键。“小剧场艺术和传统意义上的戏不是一回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强烈的探索性性和实验性,”他表示:“戏曲有着特别深的传统,同时意味着它的茧特别厚,要扯破这层茧需要很尖锐的锋芒,观众需要允许在小剧场中有颠覆性的东西、完全陌生的东西出现,从而使我们看到戏曲面向未来的可能性。”

实验还是成熟,经典还是当下?关于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专家们这样说……-LMLPHP

六年来见证着展演和小剧场的发展,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发现演员在小剧场的“创作”已经逐步转化为建立在艺术功底之上的“创造”:“小剧场应该是理念与方法的创造性、独特性,审美方式上传承与发展的智慧性、突破性,发现与思辨的深刻性敏锐性,在情感和思想表达效果上凸显年轻艺术家的鲜活性和责任性。”同时,他也提出了委约制、邀请国外演出团体、小剧场演出常态化等建议,以进一步擦亮“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招牌。

图片:上海戏曲艺术中心

12-18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