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中心,每一幢多层老公房的背后都连着一群下楼难的“悬空老人”。正因此,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被反复讨论、论证多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已有1124幢房屋通过居民意见征询,其中已完工投运的有318台,正在施工的有176台,尚有630幢房屋正进行加装电梯前期工作。
令人欣喜的是,加装电梯已从最初的小范围试点步入规模化运作期。然而,成批加装电梯后,上海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更多。加装速度赶不上老人攀升需求怎么办?从电力到管网,小小一部电梯要走通各个环节,居民区书记怎么与各个职能部门打交道?今天(19日)上午,市人大代表们和相关部门专程走访静安区临汾小区,实地察看老旧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情况,并一一分环节拆解其间遇到的难题。
“悬空老人”数量过万,电梯加装速度如何追平老人需求?
中心城区静安,老房加装电梯最早的实践者之一,其动力正来源于不断攀升的老年人口数量。在静安区,迎面走过来的10个人当中,就有近4个是老年人。
上海市人大代表厉蕾,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临汾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这是静安区内一个以普通工薪阶层为主的居住型社区。在深度老龄化的当下,高龄老人多、纯老家庭多、困难老人多的临汾路街道对加装电梯需求更甚。
“在我们首部加装电梯成功的临汾小区,许多老人都面临下楼难。”厉蕾告诉记者,临汾路街道将“悬空老人”定义为“居住在三层楼以上的60岁以上老人”。截至目前,街道内“悬空老人”数量超过13000名。为加速加装电梯进程,街道还创新了“123工作法”:一是指一个“加梯工作室”,二指的是两本指导手册,三是搭建了从楼组到小区、再到街道的三个工作平台。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在“123工作法”的指导下,街道已实现加装电梯立项43台、投用8台、在建9台、仍有26台在审批中。
虽然加装电梯速度在不断提升,但厉蕾也表示,和居民迫切需求相比,压力依旧很大。她测算过,临汾路街道共有近1600个楼组有加装需求,按照现在的进度一年最快加装50台。“我们可能要花上30多年才能把现有居民楼加装完,而且需求还在不断攀升。” 厉蕾说。
这项“浩大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
老房装电梯是一项“浩大工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复杂性不亚于新建一幢楼。
在座谈会上,代表们吐出了一箩筐的问题。比如,一些老旧小区先天性电容受限,一旦多部电梯同时运转,就面临扩容压力;还有一些小区管道排布密集,移位费用高。市人大代表万忠培提议,电力、燃气、水力、通讯等部门应当建起协调机制。“如果政府能整体协调,就可以加速推进电梯加装工作。”
对此,市房屋管理局回应称,目前已形成初步协调机制。比如,电力、通信等单位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电力扩容、管线迁移等配套项目实施计划,优惠收取配套费用。市水务局也表示,将指导供水企业做好项目可能涉及到的供水管线迁移工作,优化简化办理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市通信管理局则表态,将成立政府层面的电梯加装工作统一组织机制,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和相关行业,细化制定具体明确的工作计划、工作流程、标准规范、线路改迁费用赔补标准等。
出台地方标准、形成企业终身负责制,不让今天的便民成为明天的隐患
加装电梯的推进过程也伴随着种种争议。其中一个令不少居民投上反对票的理由正是安全问题。加装电梯市场准入管理机制如何?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后续的运维又要怎样确保安全?
市人大代表田培庆十分担心,10年后,等到这批加装电梯老化了,又该怎么办?或者,等到好不容易凑齐的维修费用完了,又该怎么办?加装电梯是一项关系到每家每户的系统工程,在享受到当下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当充分考虑未来的隐患。
对此,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透露,他们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加装电梯使用管理规范方面的上海市地方标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安全技术要求》。同时,倡导电梯制造企业牵头组建加装电梯服务社,逐步形成加装电梯制造企业终身负责制等。在监管方面,他们也正加紧研究加装电梯登记主体的确权问题。
市房屋管理局也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加装电梯实施水平。围绕加强加装电梯质量安全监管和“加好、管好、用好”电梯的要求,市房屋管理局将进一步明确加装电梯房屋安全评审、建设监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与此同时,他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曝光、严肃查处不按标准规范设计、不按图施工、弄虚作假等行为,保障加装电梯的质量安全。为引导支持实力强、服务优、质量好的企业参与加装电梯业务,他们也将充分运用信用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