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破产案件“立审执破”智能一体化建设,既是补上营商环境评估的短板,也是进一步破解执行难的重要而长效机制之一。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杨力教授科研团队发起召开的破产案件“立审执破”智能一体化建设工作专题调研会,在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举行。
2018年,科技部会同“两高一部”制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原973计划)重点专项,上海交通大学中标最高人民法院“全流程管控的精细化执行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下,该项目进展顺利。目前,课题团队已完成金融线上赋强公证,司法鉴定、房产评估、资产评估、拍卖辅助的全流程管控与大数据动态信誉推荐系统,以及诉服和执行两个对外委托的全流程、精细化管控平台等成果,已申请多项专利和软著。
今年4月30日,在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线上会议上,项目已取得成果受到各方高度评价。同时,期望项目研发及时跟进和关注司改的最新进展,深度挖掘和实施更大纵深的高水平研究,以保证项目研发成果的前沿性和引领性。推动破产案件“立审执破”智能一体化建设的核心是“当破则破、一了百了”,畅通“执转破”通道,以及理顺司法委托破产管理、财产处置、清算重整等环节,这是一个融汇多主体、协同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的系统工程。
据悉,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最高人民法院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2020年4月,《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出台,随后,上海高院、人行上海总部又推出《关于企业重整会议纪要》,在上海困境企业重整再生产及僵尸企业处置、提高破产办理效率、保障金融机构债权人合法权益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具体落实意见。本次专题调研就是为了落实上述中央和地方文件和立法精神,进一步探索法院、债权人、破产管理人、其他委托机构、重整机构等在推动“立审执破”智能一体化建设中尚待进一步解决的痛堵点、实际需求,以及寻找府院协同、破产管理高效、其他委托服务机构多点智能建设的破题点。
专题调研中,与会专家和一线法官紧扣破产案件和破产管理一线存在的“程序繁”“协同难”“配套难”“选机构难”和“执转破”等症结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针对预重整的信息化、破产企业涉案信息归集、破产案件的繁简分流、破产管理人智能化择优、府院协同的信息共享机制、不良资产处置机构的数据交互、财产处置的价格偏离预警、“招商式”的清算式重整平台建设、网上债权申报系统、债权人线上送达的公证化、碎片化破产管理系统的整合等问题开展了激烈讨论,共计列出了36个待研发的问题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