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下中国的“变”与“不变”——读《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LMLPHP

▲《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

迟福林主编

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以来,云谲波诡的国际形势推动大变局加速演变。如何认识当前的大变局,如何摆正中国的定位,于惊涛骇浪中把握“变”与“不变”,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主编的《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于纷繁的线索种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书中的文章都由大家写就,虽未带入疫情的发展背景(从内容来看书稿很可能成于疫情之前),但一些对于大变局的思考和判断仍有深刻的洞察力。

如何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源于新一轮的全球化。本轮全球化过程中,资本、技术、商品的流动更为频繁,全球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但是相对增长率差异较大。总体来看,发达国家主导,后发国家跟随。但具体来看,国际、各国国内各阶层相对收入差距拉大。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层、知识层、管理层增长最高,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得到一定增长,发达经济体内部蓝领阶层相对增长最低。

这导致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大“变”的特征。

其一是发达经济体内部利益分配关系失衡带来的逆全球化。发达经济体内部蓝领阶层对全球化充满不满,部分精英为了竞选与经济霸权,煽动、迎合民粹情绪,将国内矛盾转移并把矛头指向新兴经济体甚至国际秩序,进而导演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大戏。

其二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中国通过积极的改革开放政策,融入了全球化大潮,发挥了后发优势,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的“不变”

大变局之下,我们首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市场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大方向不动摇,继续坚持推动改革开放。

一是要坚持改革。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应有之义逐步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逐步提升,到党成立100周年,各方面制度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但这并不意味着改革大业能够歇脚暂停,仍有许多重要改革命题亟待破题。其中包括:进一步细化市场注入负面清单制度,平衡政府、市场两只手的关系;提高财政利用效率,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推动科技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探索金融改革、国企改革方向等。二是要坚持开放。过去40年,中国在全球化潮流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未来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仍是全球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我们的发展也离不开全球化。我们要在斗争中求合作,深化在科技创新、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尤其要加强与第三世界合作,通过“一带一路”等大战略护航全球化、推动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中国需要的“变”

时移事易,中国巨轮也需要随流而变。中国真正崛起要做到以下三大方面的“变”:

一是前沿科技竞争领域必须实现突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一书在科技方面直接着墨较少,仅把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纳入经贸领域来考量。我们把对科技的关注细化来看,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以带信息技术,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新能源技术,高端制造等科技领域将深刻影响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格局。在科技创新队伍上,一方面,依靠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国家队”;另一方面,依靠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华为、阿里、字节跳动等平台型科技巨头公司。二是发展动力变化。原来的技术引进、人口红利等后发优势在“大变局”中逐渐衰弱,近几年,中央通过供给侧改革、房地产软着陆、消除金融风险等手段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并提出“创新、绿色、开放、协调、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促进新动能发展。未来,发展动力将继续变化。第一,新科技带来新经济,尤其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将重构全球产业模式和供应链。要以新基建、新投资要着重发展相关核心科技,打通科技转化渠道,激活模式创新,进而兴起新消费、新产业。第二,聚集动力调整。城市化将进入新阶段,北京、上海进入限制发展阶段,新一线城市将崛起为区域核心,农村和小城市人口进一步缩减,资本、人才要素将在少数核心城市实现聚变。第三,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同时策略有所调整。从以面向西方为主到扩大、深化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合作,逐步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以数字货币、“一带一路”为契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开放;加大文化开放力度。第四,深化改革激发动力,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国企管理体制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的行政体制改革等。三是国际格局变化。《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一书对全球国际关系的演进有趋势性的判断,但未纳入疫情要素,我们在大变局的命题基础上继续做一些大胆的判断。中美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方法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和中国传统的“时中”智慧。

12-21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