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毛泽东同志诞辰127周年纪念日,位于茂名北路120弄甲秀里的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经过展陈提升后将全新亮相。陈列馆增补了32项共34件珍贵历史史料和相关实物,以更丰厚的历史、更生动的剖面讲述伟人一家舍家为国的忠贞信仰和家国情怀。
全新亮相的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位于静安区茂名北路120弄5、7、9号,曾经的慕尔鸣路甲秀里317、318、319号。步入甲秀里,经过一段青砖铺就的“弹格路”,就是一幢两开间两层的砖木结构老式里弄建筑。1924年毛泽东来沪,除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外,还参与领导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为维护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年6至12月,毛泽东同夫人杨开慧、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岳母向振熙老人一家五口寓居于此,这也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住所,留下了他与家人的诸多生活印记和故事。
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张众介绍说,此次陈列馆专程走访韶山毛泽东故居和湖南板仓杨开慧故居等相关展馆,征集到一批珍贵史料、实物,展现出革命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情感,以及这个革命家庭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杨开慧两封始终未寄出的家信“重见天日”
“他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他的哟……谁把我的信带给他,把他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这段杨开慧写于1927年与毛泽东分离后的话语,透露出她对毛泽东的爱恋及思念,此时距离她牺牲仅有10个月。
当这份手稿在杨开慧故居被发现时,毛泽东已离世,终究没能收到爱妻的家信。作为新增补的史料之一,这封信以一段文摘的形式刻于铜板,陈列于展示墙上。文摘下方,另一份泛黄的书信,是杨开慧1929年写给堂弟杨开明的《给一弟的信》手稿高清复制件,彼时,她得知朱德夫人被国民党残忍杀害后,希望能够托孤,但这份“遗嘱样的信”同样直到1982年才重见天日。
陈列馆内另一幢石库门建筑里,新增了沪西工友俱乐部旧址地图以及三本史料。它们详细记载着:1924年9月1日,沪西工友俱乐部成立。毛泽东作为平民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十分重视平民教育,委托妻子杨开慧到工人夜校讲课,为工人传授文化知识并提高其政治觉悟。据静安区文史馆馆长朱润介绍,杨开慧除担负家务外,还帮助毛泽东整理材料、誊写文稿等,并经常到小沙渡路工人夜校去讲课。她每周都要抽出两个晚上去上课,风雨无阻。
“1920年夏天,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据史料显示,1919年至1920年间毛泽东曾三次来沪,为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送行,而他本人留在了国内。这一原因在新增的史料——1920年3月写给友人周世钊的信件中披露:“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
同年5月,在与陈独秀多次讨论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最终坚定了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陈列馆展示柜内,新增的一套1938年版红色《西行漫记》清晰地写道:“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来,小谈即去。据云来已月余,客博文女学,病多日矣。湘情如靖,将扩充文化书社于各县。湘人真勇于运动。”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主管吴青指着一本旧式书籍告诉记者,这是泰东图书局老板赵南公的日记,日记中明确记载了中共一大后毛泽东8月11日尚在上海的行踪。同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不久,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设立分部,毛泽东任湖南分部主任。张众表示,此次补充的毛主席足迹也让更多人知道,他在中国工人运动中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据介绍,整个展陈分为探寻真理、初露锋芒、长风破浪三部分。“主线叙述了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历程,展现了其革命事业与上海这座城市紧密相连。”朱润结合史料,这样梳理。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胸怀革命大志,积极探求革命真理,投身革命实践。在摸索方向,确立信仰的探索中,毛泽东多次来到上海。
1924年毛泽东参加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工作,任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委员、秘书处文书科代理主任、组织部秘书、平民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负责多项工作。他怀着一腔革命热血,全身心投入工作。
1924年他举家离开上海后,继续摸索救国之路,认识到农民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大基本问题,大力开展农民运动,继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国共谈判、解放战争,乃至解放上海的各个重要历史关头,毛泽东都及时发出指示,为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前进方向。
展厅内有份毛泽东亲笔修改的社论《祝上海解放》原稿(复制品)。社论指出:“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初心足迹:毛泽东在上海”红色研学线路也将于今天首发。将市、区红色资源整合,助推更多红色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用红色文化的养分滋养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