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畅淋漓。
很久没看过如此丰富紧凑又不失美感的电影了。
年末的电影市场,终于“炸”响。上映一天已破亿,评分突破9.4分的成绩,是《拆弹2》英雄叙事一次令人叹服的“摸高”。而无论是内容议题上对主角塑造上的突破,还是刘德华演技上的突破,都似乎在隐隐约约地诉说着一个被舆论制造出的神,怎么做回一个人的故事野心。
一 , 电影语言
全片以宏大的背景展开叙事,结合倒叙和插叙手法,从主角性情的转变揭示复杂的人性变化,刘德华、刘青云和谢君豪等炸裂的演技让人拍案叫绝,对人物心理刻画相当细腻。
它借用多变的故事外壳,将人往现实的矛盾中抛,不足120分钟里,上演了一出人在善恶面前的选择与挣扎。长久的压抑如结尾核爆般的释放,每一帧感受到痛感和快感,酣畅的感觉难以语言形容。
本片的成功之处,在于警匪对抗不像第一部那样过于脸谱化,叙事与人物刻画更加丰满。
不得不说,邱导的功力长进,不愧为近年来港式警匪片的新兴导演。
二 , 整体观感
紧张的炸弹事件,寥寥数笔勾勒出外部环境,快速的镜头移步切换烘托出人群的焦灼恐慌,警匪双方的刺激角力,拆弹过程不落俗套,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印象最深的,是董卓文(刘青云 饰)穿着厚厚的防爆服,拆除面前一枚即将爆炸的C-4炸弹,身边是血泊里挣扎的战友,身后是挑衅冷血的狙击手,子弹射在防爆服和战友的四肢上,场景融入悲愤与燃烧、专注与冷静,加上背景音乐,使观众体验感同身受,那种感觉比自己身上中弹更具有痛感。
潘乘风(刘德华 饰)和庞玲(倪妮 饰)两人的爱情戏颇为惊艳,潘的稳重与爆发,庞的克制与隐忍,情话虽旧却足够感人。
断腿之后,潘乘风和庞玲打趣:“我少了一条腿,我还有一双手,我左手可以拆弹,右手可以牵你手。”
他那么顽强,像岩缝中的草,压不烂击不碎;又那么脆弱柔软,当所有人对他失去信任,也曾放弃正义。
三 , 情节解析
本片最佳的看点,是潘的挣扎与救赎。当意外发生后,他所坚持的事情成为别人的顾忌,他竭尽力气调整状态适应生活,却发现身边包括最爱的人不再信任与支持他,那种近乎幻灭的落差之下,一个人自我怀疑与否定会摧毁最坚强的信念——即使潘的生活中以前充满希望与斗志。
他呐喊,他怒吼。他不是疯,他是痛。
申请复职而不得的那五年里,潘乘风血液中的正义之花在慢慢凋零,遂被连根拔起,在原处生出一株愤怒与邪恶的野草。
从博士在教育公署的独狼式恐袭,到酒会爆炸造成数十人死伤,他是策划者也是指挥者,是宋江也是晁盖。
最后,在青马大桥的中心,在列车碰撞的交汇点,在核爆中心,潘乘风被正义唤醒,献出生命,完成了自我救赎。
秀的导演在刻画每个群体时,总能别出心裁,邱礼涛显然满足这样的特点。
“复生会”(爆炸案的策划组织)成员热血沸腾的口号,满腔“正义”的理论说辞。其中有几个有趣的镜头:马世军与潘乘风初次会面选在尼泊尔,两人在转动的经幡下双手合十,面向远方的珠穆朗玛朝圣,从高空俯身向雪山纵身一跃,这种融入宗教意味的电影语言,让人不由联想到上个世纪港片一系列扛鼎之作。
这是模仿,亦是致敬。
大多数人应该打死也想不到。
2020院线华语片最后一炸,会来自“半死不活”的香港电影。
《拆弹2》当然是一件香港电影手艺人合力用心完成的工艺品,它更是这群人突破刻板的“试验品”。
事实上,现实中真正意义上把刘德华放在反派位置上的电影,就三部。
它们分别是:杜琪峰/韦家辉的《全职杀手》;尔冬升的《门徒》;刘伟强/麦兆辉的《无间道》。
邱礼涛想更进一步。
他要逼出一个撕裂、焦躁、混沌的反派。
拆弹专家潘乘风(刘德华 饰)在一次行动中,失去左腿,终身残疾。
虽然康复后装上义肢,也通过各项严格体测。
但他依然失去冲锋一线的机会。
从此性情大变,离群索居。
五年后,潘乘风意外在一场大型爆炸案中被捕,警方却发现他失去记忆。
装的?
电影所有悬念,全部压在潘乘风身上。《拆弹专家2》不仅写出了他的真实身份,更要着意写出他的选择。
电影出现过各种互相矛盾的烟雾弹:同僚眼中,他是从炸弹客手下救小女孩的拆弹英雄;重案组眼中,他是身背十八条人命的持枪通缉嫌犯。高层眼中,他又是身负秘密任务,执行反恐计划的卧底。
但问他自己,他却说——
“我不记得了”。
这些一起构成了剧本在刘德华角色上设计出的最大看点:当你的身份和记忆,已经关乎几百万人生死的时候。“你是谁”重要。还是说,你可以是谁,你必须是谁,更重要?
《拆弹2》作为续作,绝非简单的制作和大场面爆破上的升级。
商业片导演邱礼涛终在这一部中露出他思想尖锐的一面。
这一切的完成是通过刘德华塑造的潘乘风而一步一步达成的。
通观全片,刘德华实际上在电影中塑造了三个角色,尽管他们是同一个人。
其中,两个是残疾人。
警队里的他阳光热忱,为救人命都不要,是个典型的英雄。
受伤后的他,得知再也回不到一线,偏激、悲观,敏感多疑,甚至不惜和身边所有人发生矛盾,最终离群索居。
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刘德华演技清晰的内在层次。
不甘心和暴怒,到失去希望时,脸上的冷漠,
此时的他,复仇是唯一选择。
失忆后,他又换了另外一个面孔。
情绪波动打,发起火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而此时的爆发与之前的爆发又是截然不同的。
这是《无间道》后,刘德华作为一个演员,抵达的又一个新高度。
我们有理由相信,《拆弹2》完全可以成为他演员生涯中的一个代表作。这看似是一个天王巨星回到的本初,但这种回去,并不是回到原点,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因此,《拆弹2》是近几年我们能看到最具突破性的港片之一。
它的突破在于——用偏向暗黑的视角,重新梳理着我们在正义光环下所默认的秩序与规则。
甚至有人开始将《拆弹2》与电影《小丑》比较。区别是前者是明喻,而后者是隐喻。
后者讲述了一个被社会逼疯的人,如何在被挤压扭曲的世界里,阴差阳错地被封神;而前者讲述了,一个被舆论制造出来的“神”,要如何做回一个人。
尽管《拆弹2》囿于商业与尺度的考虑,无法做到像《小丑》般尖锐。但依然令人动容。
四 , 写在最后
记得戴锦华教授说过,电影归根到底是一种奇观文化,在规则就座且黑暗压抑的空间里,从投影机打出的光流射到面前的巨幅荧幕,世间的一切故事都在这里上演,悲喜爱恨,社会思考,不一而足。
这部电影可以从多个维度透视:启发年轻人思考社会问题(如今年香港的暴乱事件),感受人性在选择面前的痛苦与挣扎,体验正义的火种忽明忽暗闪烁的微芒,面对生命的自毁与救赎......
五:彩蛋
影片催泪的情节之一,是结尾上演潘乘风(此时已经殉职)与庞玲初次相见时的情景:
那是香港警局的一次年会,众人举杯欢庆,气氛热烈洋溢。
潘乘风端着红酒杯,绅士般走到庞玲身边,一转身红酒洒在庞玲那齐整的警服上。而庞玲神情局促,低头道歉。此时潘乘风露出笑容:
“没关系,我是故意的,想你记得我。”
“我连你名字都不知道,怎么记得你?”
“我叫潘乘风,拆弹专家。”
全片终。
综合自网易娱乐、腾讯娱乐、江南渭北三千里、Sir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