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上海,一生联系紧密-LMLPHP

图为1920年毛泽东旧居(安义路63号)影像资料

今天(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27周年纪念日。“跟着毛主席看上海”专家访谈在1920年毛泽东旧居举行,毛泽东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密切联系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焦点。毛泽东一生中曾50余次来到上海,在上海,他坚定了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参与了党的创建。之后,他运筹决策了上海的解放,制定了上海的建设大计。

毛主席与上海,一生联系紧密-LMLPHP

第三次来沪恰逢马克思诞辰纪念日

“毛泽东的思想演变、个人成长受了上海极大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表示:彼时,上海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思想高地、舆论高地,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意味着人才、财富、思想的集聚,因而对青年毛泽东头脑中民族危机意识的觉醒,思想演变的关键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熊月之解释说,毛泽东曾对斯诺说,“我读的第一本变法图强、振兴中华的书就是《盛世危言》”,这本书恰恰就是郑观应在上海虹口写下的;毛泽东回忆起他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那年第一次发表政治见解的情景:“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注:应为《民立报》,作者系音译),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民立报》恰恰也是在上海福州路编辑出版的,成为毛泽东“变法的思想,救亡的思想和革命的思想的起点”。

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七部副主任刘荣刚的讲述中,毛泽东与上海的真正结缘是1919年3月14日:他生平第一次来到上海,既是为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送行,也是绕道回长沙探望患病的母亲。

“1920年5月毛泽东第三次来上海,那天恰逢马克思诞辰纪念日。他居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内,也就是今天的静安区安义路63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介绍,这一次是他思想转变的重要时间节点。根据史料,在与陈独秀多次讨论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最终坚定了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毛主席与上海,一生联系紧密-LMLPHP

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张众透露的小细节中,毛泽东在填写入党时间时,填了1920年,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他一旦坚定了他的这个马克思主义信仰,他可能就把这个作为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个起点。

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交由上海设计制造

刘荣刚介绍,从《毛泽东年谱》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有41次来到上海的记录。首次是1953年12月27日,他乘专列来沪,前往瑞金宾馆,随即听取陈毅等上海市领导汇报。

毛主席与上海,一生联系紧密-LMLPHP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一个城市,在毛泽东心目当中地位相当之重要。”熊月之进一步阐释,最典型的事例就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其中论述了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还提出要“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老底子”。不久,陈云又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上海有前途,要发展。这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遇到难事也先想到上海,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就是最典型的事例。”熊月之说,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拥有万吨级水压机,国内只有第一重型机器厂有一台6000吨水压机。这个万吨水压机是工作母机,中国重工业发展缺它不可。毛主席问当时上海市委负责人:上海能不能干?愿不愿干?最终中央决定由上海制造万吨水压机。

另一件令熊月之印象深刻的事情是1957年毛主席来上海,要求将修编《辞海》的工作交给上海办。“《辞海》是中国重大的文化建设工程,那是以准确性、权威性来进行文化建设的工程。毛泽东认为上海最合适。”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上海的发展速度引人瞩目,到1965年已成为全国主要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

“初心足迹:毛泽东在上海”红色研学线路今天同步首发,串联起革命领袖在沪的行程足迹,整合丰富的党史资源和众多红色题材,引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12-26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