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帮忙做家务,并不想被奖赏:来自儿童心理学家的警告-LMLPHP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自然,我们最直接会想到的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以及家务。

而说到家务,其实有个提议叫“孩子们应该做些家务活”备受争议,不一定每个人都认同。现代的爸妈会因为许多理由而不要求孩子做家务:最常见的就是因为自己工作时间太长而感到愧疚,或是不愿意在孩子已经爆满的时间表上再添一笔。

有些则是希望孩子多花点时间追寻他们的“兴趣”。其他的是宁可将这种麻烦的家务外包处理,但如果你花钱请人整理家里,孩子看到爸妈都不想做的样子,他还会想做吗?

“受到悉心照顾”和“娇生惯养毫无做事能力”是有差别的。其实,如果父母处理得当,适当的劳动,会让孩子紧张的大脑得到调剂,做做家务出出汗,身体得到锻炼,对孩子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孩子帮忙做家务,并不想被奖赏:来自儿童心理学家的警告-LMLPHP

做家务活能让孩子更快乐

参与到家庭的日常工作里能让孩子意识到他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健康。

一项为期25年的研究发现,年轻人是否在3、4岁时参与了家务劳动是预测他们能否在20多岁成功的最佳方式。这是为了培养出能在生活和职场上成功的孩子,而不只是为了申请学院用而已。

这种早期的责任分担逐渐发展成了他们对于生活其他方面的责任感。在家里帮忙越多的孩子会感受到对父母更大的责任感以及羁绊,这种羁绊帮助他们挨过生活中“压力山大”的时刻。

换句话说,当孩子们发现他们能为家庭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深层次的幸福快乐。即使孩子们的帮忙很微不足道,也能让父母们感到更开心。

从长远来看,从小学会在家务中承担积极的角色,还能让孩子拥有更幸福的婚姻。

2007年,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分担家务为衡量婚姻满意度的三大首要因素之一。2013年美国一项关于家庭问题的研究也发现:懂得彼此分担家务的夫妻,婚姻生活更幸福美满长久。

最棒的“小帮手”

不愿意动手做枯燥体力活的孩子,是无法瞬间就跳到金字塔顶端的,年轻人是无法从娇生惯养中得到任何好处的。

奥斯丁大学儿童心理学家卡尔.皮卡哈特建议,把家务看成是家庭成员的入会标准。你可以向孩子说明“要维持一个家需要很多努力,爸爸在努力、妈妈也在努力,你也可以努力,为我们家带来重要的贡献”。当他们帮忙时,你要立刻说“谢谢,你帮了很大的一个忙。”

发展研究显示年幼的孩童天生就有帮忙的能力,布朗大学医学院心理疾病与人类行为副教授理察·蓝迪(Richard Rende)说:“把东西弄掉了,他们会捡起来。够不到的东西,他们会帮你拿。”

但有趣的是,如果大人奖励他们,这个行为很快地会消失。“他们并不想被奖赏,外来的奖赏会抵消他们从内在得到的报酬。”

使用的语言也很重要:蓝迪和其他研究员说夸赞他们是“最棒的小帮手”,而非谢谢他们的“帮忙”,会是比较有效的表扬方式。

“在你的孩子面前故意弄掉一只袜子,看他会不会不用你开口就帮忙捡起来,无时无刻以‘你是个好帮手’来强化这个概念。”

将孩子教养成为一名“帮手”并接受他不完美的“产品”,你的孩子比洗衣服来的重要多了。

而确保这样的行为能持续下去的关键,在于使用“我们”这个词来强调家务是需要合作努力的,“我们需要完成这件事”或“我们来打扫客厅”。“那会传达我们一起帮助彼此的讯息。”蓝迪说。

“了解这个‘我们’而非‘我’的心态对大家都有益。具有‘我们’概念的孩子会培养出理解大团体的利益,不用人说便主动投入,能帮助解决问题或是单纯地把事情做好,做事也会更快更积极,因为他不是只为自己而做。”

在孩子上小学前就慢慢教导他们这些人生功课是很理想的,因为这时期的孩子最容易被洗脑:他们接受父母“我们一家人互助合作”的观念。

我家许多听起来很正式的“家规”,其实是孩子三、四岁时,我匆忙之间拟订的。我只需用官方宣告声调,它就立刻变成圣经教条。当我宣布玩具店周末不开,还有太阳下山后iPad就休息,她真的深信不疑。

帮忙做家务,男孩女孩都一样

除了家务上强调“我们”而不是“我”之外,父母应该克制自己不要成天抱怨。“孩子还小时不会觉得家务讨人厌,是我们的抱怨教会他们这么想的。”专家说。大人可能会对洗车抱怨连连,但对一个四岁的小孩来说,提着水桶和海绵把水泼来泼去,那只是在玩耍罢了。

伊迪.韦纳(Edie Weiner),一名纽约顾问集团的未来学家,专门为公司企业规划未来策略,她认为我们正从一个“有和没有”跨越到“能或不能”的世界。

她说,做家务很重要,因为在未来的几年里,工作上的成功不再是看你认识谁或上哪所学校。相反地,会以你的能力为准绳,尤其是应变、学习新技巧和成长的能力。

所以我“充实”女儿的生活其实是一种错误。她现在会下西洋棋、游完一趟社区泳池,但却不知道怎么执行能让她自立的基本生活技巧。我以为帮孩子整理房间是给她方便,但我真正给的,却是她还没有能力自理的讯息。

没有人想教出一个烹饪技巧仅限于微波食物的孩子。也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离家念书时,却不会基本的洗衣。我朋友18岁的孩子告诉我,她的室友很认真地问她,到底哪一台是洗衣机,哪一台是烘衣机?

正如美国发展心理学家Richard Rende曾说:“今天的家长都想让孩子把时间花在能为他们带来成功的事情上,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却正在抛弃一件已被证明能够预言人生成功的事——那就是让孩子从小开始做家务。”

说到底,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整个社会都大谈创新、大谈教育的时候,我们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想想孩子最需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到底是什么,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担当、会生活的人。

激发孩子动力的8个秘诀

1、停止让你的孩子忽略你

纽约心理学家萝拉·马克罕告诉我,有一个可能的理由,能解释为什么当我叫孩子整理房间时,她却继续黏在椅子上。

因为孩子的前额叶皮质尚未发展完全,而这一区负责管理所谓“执行功能”的指令,如注意力、决策能力和自我控制。

“小孩子的逻辑思考不像成人,他们还在发展如何从自己想要的转移到你想要的能力。”她说。“因此,当她在玩耍时却得暂停和你一起出门采买,她会很烦躁。”

马克罕建议,帮助孩子转移的最佳方式是以同理的角度沟通“听着,我知道你正读得入迷”。并建议肢体接触,摸摸孩子的肩膀和看着她的眼睛。然后,让你的请求听起来具合作性。

你可以说“我们得去买东西因为家里需要补充食物,打开冰箱时就会有喜欢的优格在里面,多棒。”给她一个想要合作的机会。

而当孩子参与合作时,她的大脑也因此得到激发。“每一次孩子决定你们俩的关系优先她自己的欲望时,她也锻炼了脑部执行自律的能力。”

2、叙述你所见的或问题本身

一本亲子教养书《怎么说,孩子会听vs.如何听,孩子愿意说》的作者表示,要单纯地叙述问题给孩子听,让他们决定怎么做。

不要说“如果我得再说一次去把湿毛巾挂好,我就要罚你了”,相反地,你可以试试“亲爱的,我床上有条湿毛巾。”客观的信息对孩子来说比较好理解,单纯叙述事件的状况能鼓励孩子合作和解决问题。

叙述完问题之后,用中立、不带控诉性的语言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给你什么感受,“我不喜欢睡在湿湿的床上。”这样做能激发她的同理心。

3、具体明确的要求

亲子作者伊莉莎白·潘特利说,以“你会不会?你能不能?你可不可以?”等问句开头的句子,会让孩子觉得服从是一种选项,在请求的句尾加上“好吗?”也一样。

相反地,她建议父母要直接、简明扼要“请把睡衣放进抽屉,请把积木放回玩具箱后关灯。”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你的要求。

4、用单词的指令

试想:你小时候有多痛恨人家对你讲道理,还有人家一讲道理时,你的心是如何快速地飘走?你的孩子不是一样吗?

父母应该避免迂回的叙述、空虚的威胁,相反地,使用单词会得到更大的效果,例如功课、牙刷、背包。

指着在门口等着出门尿尿的小狗,精简地说狗。这样就够了。单词对父母来说很好用,你在冷静的时候、有点恼怒的时候或气疯的时候都可以使用。

5、一起动手,即使要做到天长地久

孩子没法从家务里体悟价值,除非是和你一起做,所以把家务当成联系感情的机会。

你的目标不是在把事情做完,而是在塑造一个能从中得到乐趣的孩子。如果你把家务变得有趣、有贡献和能表扬长处——“哇,你把浴室镜子擦得真亮,你是怎么办到的?”

孩子会想“我真的很会擦镜子。”虽然前二十次你得和她一起擦,但某个时间后,她会自己把镜子擦得亮晶晶的。

6、别急着把地板重扫一次

孩子看到你冲过来纠正他们刚做好的事,会觉得很气馁。此外,这也等于告诉他们反正,“妈妈会收拾残局,不用做得很用心也可以。”

相反地,舍弃完美主义,不要为了追求“最佳”而作茧自缚。凡事不用到达四星旅馆的标准。

7、给他们选择的机会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可以避免争执,如:你想要洗碗还是扫地?如果你的小孩很精,提出第三个选项,例如“我想看电视。”你可以告诉她这不在选项内,并再重复一次。

如果他还是不肯,就由你挑。越臭的工作越好,如清理猫砂、刷马桶,这样下一次他就知道要快速做决定。

8、将家务与零用钱制度分开

作家丹尼尔·品克在写创销书《动机,单纯的力量》之前,这位三个孩子的父亲觉得以零用钱作为家务的奖赏非常合理。但阅读了大量关于动机的研究后,他改变了心意。

他说,将金钱与完成家务连结在一起,会把零用钱变成一项“如果xxx才有”的奖赏。这给了孩子们一个讯息——如果没有报酬,没有一个孩子会愿意去倒垃圾。

他立刻将自家的零用钱和家务分开:“我们家的确提供还算优渥的零用钱,一周有几美金。但我们并没特意给每个孩子指定工作,如伊莱莎你来负责餐桌,我们很清楚地表明家里的每一分子都应该帮忙家务。而神奇的是,每个人都做到了。”

孩子做家务的理由,是基于家人间相互的义务。“我载女儿去上舞蹈课不会收钱。当周二墨西哥夹饼日没碗盘可用时,她也不应该期待整理洗碗能够得到任何报酬。”

品克说,零用钱在教导孩子如何管理小额金钱上是很有用的。“但将零用钱和家务结合,是典型的一加一不等于二,两件好事在一起,好处不增反减。”

因此,我再次召开家庭会议,并解释在我们家,大家都要帮忙。我把准备好的家务表拿出来,为孩子示范每日和每周的工作,让她清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现在她会做分内的家事。但做得完美吗?没有。她每周都会完成所有任务吗?未必。但她会做。

来源:少年商学院微信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5-01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