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9年间,仅在Web of Science收录的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中国学者参与发表的占13.8万篇。其中,2019年发表3.6万篇,年度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从数据来看,我国国际论文绝对量已超越了除英美外的主要西方国家。在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研究前沿”项目报告发布会暨第二轮启动征询会上,记者获悉这组数据。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在会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提升学科的国际话语权,不仅要关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全球提供了什么样的实践经验,更要关注基于中国实践概括提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力,以及中国学者参与前沿热点研究,为全球知识体系的增长做出了什么样的理论贡献。”
当天还发布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研究前沿报告》(以下简称《文科前沿》)主要内容。
据悉,自2019年9月第一轮项目研究启动以来,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法,心理,可持续科学文理交叉,人类生存、健康与发展的文理交叉等11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合力开展了一系列大跨度的交叉性研究,以2013-2019年6年间发表的全球论文为数据来源,对全球60余万篇论文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形成近100万字的分析报告。
该项目充分借鉴了钱旭红院士创立并运行的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项目的成功经验,参考中国科学院“研究前沿”报告有益思路,融合华东师大在图书情报、计量评价和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特色,创新构建了综合运用多源数据、智能算法和专家智慧进行学术知识挖掘和判断的“数智人”框架,探索多维度复杂数据与智能算法在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领域的集成运用。
融合了大数据智能分析、LDA主题模型、专家智慧的集成方法创新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其中,多维度引文的研究方法注重各领域的研究主体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机构,不同学科等方面的多维度影响力,从而规避传统引文分析的单一视角。Altmetrics的指标和方法探索中国学者的文科成果在全球主流媒体和主流社交媒体中的影响力,从而形成多源异构数据的更全面挖掘。
通过横跨11个领域组的综合研究,项目组总结提出了4个总结和4个发展建议。
该《文科前沿》指出,目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发表体量增长但引领性不足,发展理念需要转变;文科国际化之路是延续理工科的“先量变再质变”的思路,还是尽快转变为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值得深思。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合作成为亮点,多点开花的国际学术交流已汇集成了文科国际合作的“一带一路”地缘图景。但“洋为中用”仍是主流模式,开创性研究、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不够多,中国特色有待加强。
不同领域国际化程度差异显著,学科发展结构不平衡;文献数据、智能方法和专家研判均显示,交叉前沿主题是我国文科国际化的最重要切入点,通过前沿交叉领域在新兴赛道上参与全球竞争是文理交叉等交叉学科的路径,也是传统学科内容新兴增长点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选择。对此,项目组建议,应推进文科评价方法改革落地,真正落实代表作、分类评价与贡献评价;弘扬文科研究中的正能量,引导中国学者从事实出发,维护国家形象;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从文科交叉角度积极占领学术制高点;打造文科国际合作常态化机制,以项目推进方式全面立足世界研究前沿。
项目总负责人钱旭红,科睿唯安大中华区总裁郭利,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汪荣明,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承,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胡宝国,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原所长王世伟,南京大学教授、欧洲文理科学院院士、江苏省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主任叶鹰,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等共4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