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碎片化信息时代,潮水般的资讯流动中,不满浅表的读者们如何在系统阅读中构筑清晰的知识图谱?
近日,“活字通识系列”第一辑五种陆续推出,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选取人文领域、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中在当代具有启发性的著作、素材,汇编成册。《给生命音乐:100首》作者费欧娜·梅铎是英国BBC音乐杂志创始编辑,也是小提琴演奏家,通过解读100首古典音乐作品,重温400年来音乐大师们的内心世界。《你身边的伦理学:20个大问题》从身边的问题出发,敏感发掘出生活中的道德悖论,带领读者感受伦理思辨的魅力。《文化极简史:人物·思潮·建筑的故事》则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讲述历史中坐标式的人物、思潮和文化遗产故事。《伟大的哲学书:20本》和《西哲小史:从A到Z》作者都是詹姆斯·加维,一个横向选点,一个纵向说史。
“通识”一词从general knowledge翻译而来,意指那些常识性的、人人都应该知道的知识。
“通识知识作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探讨本质问题的同时,也引导人去思考、发问,帮助读者在黑暗中寻找打开光明的‘开关’,缩短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的时间,这也恰是当下阅读通识知识的重要性所在。”作家孙甘露认为,“活字通识系列”是以不同于《牛津通识读本》的新颖方式写作的。以《西哲小史:从A到Z》为例,以往的图书对欧洲中世纪的描述都是“黑暗的中世纪”,但这本书对中世纪的描述相对客观,不仅讲述中世纪哲学趣事,还明确了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这种客观的通识知识的传播对现在的读者来说很重要。”而《你身边的伦理学:20个大问题》从问题出发的写作方式引人入胜,其中伦理问题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知识、思想、审美如何在阅读中达到平衡?“所谓通识文化,就是打破知识的界限,联通知识的本质。通识知识的基础特性决定了它是人们走向思考的必经之路。”“通识文化,时代阅读”读书分享会上,资深出版人汪家明谈到,《文化极简史》展现了法国学者的文化集体意识。“弗洛朗斯·布劳恩斯坦和让-弗朗索瓦·佩潘将所有文化在人类生活发展中留下的所有遗迹脉络,放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中去把握。两位学者设置一个巧妙的架构,通过人物、思潮、建筑,干净利落地进行了梳理。”
《文化极简史:人物·思潮·建筑的故事》中,作者将世界历史分为古典、中世纪、近代、现代四个时期;每一时期由代表性人物进行串联,每个人物仅占据1-2页篇幅,表达风趣而轻松。袁筱一评价,译自法文版的《文化极简史》以人物为切入口,引入建筑、思潮的讲述,这种场景式写作通识知识的方式,使文化可视化,其中文学性的表达,展示了它立足文本讲述通识知识的特点。“这本书以西方的视角陈述世界的千面,讲述同时代里世界的概念,或是某时段里世界的历史,这种蕴含体系概念的写作模式,能满足更广泛的阅读人群。”
“通识能帮助人们快速了解哲学、文学、历史等基础知识,引导读者继续深入阅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为松打了个比方——通识图书就像一架助力读者快速抵达一个高地的飞行器,在高地上纵观一番后,循径细读、深思追问。
《文化极简史》的选材更让人意想不到,比如对于中国建筑,这本书没有选故宫,而选择介绍长城和少林寺,体现了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笔下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写视角与方法,而在这种对比中,通识的特点就不言自明地呈现出来。“外国学者以很实在生动的语言讲述中国建筑,介绍人类精神的创作活动,这是很吸引人的。”
图片:出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