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点燃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为什么中共诞生在上海?火种点燃之前,无数爱国者和革命者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和尝试?在寻找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上又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
“很幸运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全力以赴去写一本‘大书’。”约40万字《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21年元旦上市,首印2万册已被预订一空,多个发行渠道纷纷“催货”。面对市场的热烈反响,该书作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刘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希望通过“不刻意拔高”“不轻易评论”“不预设立场”的客观中性书写,剖析共产党如何在众多寻找复兴之路的党派中脱颖而出,找到适合中国生存发展的道路,呈现终成燎原之势的“火种”的力量。该书列入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不是凭空产生的,这是一个“寻路”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已经人所共知,关于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中共一大的著作已经出了很多,还能写出什么新意呢?”在构思选题大纲时,刘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历史时代发展的产物,这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大环境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内部环境相交汇的结果。要想写清楚他的诞生,必须将其放到一个更大的历史范围去研究和探讨。
最终,刘统把这本著作写成一个“寻路”的过程。《火种》溯源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迄20世纪初,下及1929年古田会议,再现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业内评价,在追求史料翔实、考证文献版本、注重实地考察与口述采访的同时,《火种》以点带面地展现20世纪前三十年的风云激荡,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讲述党的创业之艰难与革命新航程的来之不易及其伟大成就。
党史、军史专家刘统接受采访。许旸/摄
大历史,离不开小细节。如何让主题出版物也能通俗易懂,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刘统的写作理念是——要注重第一手资料,从历史档案和当事人记录中去挖掘。但近现代史资料浩如烟海,怎么选择?
“同样读文献和档案,一定要追求原始版本。在历史研究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刘统举例谈到,今天读的《毛泽东选集》是经过编辑审定的,与当年发表时的原始状态有些差别;日本学者竹内实编辑的《毛泽东集》收录的是原始版本,“我在写井冈山这段时,基本上引用了原版,表现初期革命探索逐渐成熟的过程。”无论是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整理出版的建党先驱的文章、日记,还是共产国际档案和租界档案,都为刘统研究建党过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火种》也吸收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比如北京市档案馆2018年出版的五四时期档案等。“学无止境,随着历史资料的不断推出,必将促进历史研究向新的高度前进。”
“不但要读档案和原始资料,还要实地考察”
在刘统看来,研究历史有两种方式:一是知道结果后,再去总结提高,上升为理论,有点“事后诸葛亮”;一是站在历史现场,感同身受地还原当年的场景。“这样写历史,能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就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发展是一步步来的,不是凭空而降的。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历尽艰难完成的。如同一座大厦,是从一砖一瓦铺垫积累而成的。”
因此,真实再现历史,不但要读档案和原始资料,还要实地考察。近几年,刘统到湖南浏阳,从七溪村走到排埠村,感受毛泽东初出茅庐险些送命的惊险;从江西寻乌圳下村走到瑞金大柏地,感受什么叫“创业艰难百战多”;从福建上杭苏家坡的山洞再到古田村,感受毛泽东革命生涯中的大起大落……许多事情不到现场,就没有真实深刻的感受。而这些是在书斋里得不到的。”他深有感触。
刘统打了个比方,历史就像一列奔腾向前的火车,途中不断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每个历史阶段都有杰出人物,他们也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起到阶段性的作用。“历史就是这样,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我一向反对把历史人物人为地拔高,给他们涂上一层层的油彩,把一个活人变成僵化的偶像。”他坦言,真实再现革命者的一举一动,还原其真性情、真面貌,才能把历史写活。比如,陈独秀就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突出的人物,共产党由他而起,也在他手里遭受重大挫折。蔡元培在许多人笔下就是“民主之神”,但《火种》也写了他1927年首倡“清党”。
“写了大半辈子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读者”
学术专著尤其是党史主题出版物,要做到通俗化表达并非易事。如何兼具严谨性和可读性?
“原来年轻的时候,感觉到处都是史料,消化不了,爬不出来。现在反而感觉简单了。前人没说清楚的,你把它讲清楚。前人没写准确的,你把它写准确。事情写得越简明越好,文字越平实越好。这样,也许这本书才有保留的价值。”近七旬的刘统,目光坚定,他朗声道:写了大半辈子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读者。
这份底气不光是“尽力超越上一部《战上海》”,更源自专业的学术训练与积累——先后师从王仲荦、谭其骧,刘统以古代史的方法研究党史,在档案资料里以独到视角洞察细节。
据悉,《火种》与多家音频、视频平台合作,同步上线音频版、视频等;60万字学术版《火种》预计2021年面世,从而吸引更广泛读者,助推红色故事“出圈”。“主题出版大有可为,从曾获‘五个一’工程奖的《战上海》到《火种》,再到《文献里的百年党史》《伟大纪念日》等,无不是及时将学界成果转化为出版成果。”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为松谈到,2021年恰逢上海人民社建社70周年,自2019年专门成立“上海市党的诞生地主题出版中心”,出版方不断发掘和宣传好红色资源,谱写这座初心之地、红色之城、光荣之城的崭新传奇。
图片:出版方 许旸/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