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社会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之际迎来的这个全国“两会”上,围绕加强社会美育尤其是社区美育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带来了一份提案。对于这个话题的思考,他向文汇记者坦言正是源自疫情期间的触动。
在许江看来,疫情之中,面对疫情的深重,面对一系列管控措施,最大的挑战或许不是疫情本身,而是疫情带来的心理震荡与混乱。而社会美育恰为一剂抚慰人心的良药。“社会美育将以动手美心这么一种特殊的心手专注的方式来平稳人心,平静舆情,平安家庭。而社区美育作为打通社会美育的‘最后一公里',尤其应当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美是一种无声的力量。疫情期间,许江留意到,世界各地艺术家及专业院校面向社会开放艺术专业通识课程,开展网上展演活动,得到广泛响应,可以说已经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艺术教育和社会美育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美育是对人心灵的一种孕育,也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素质教育、行为教育。每一个人既是美育最直接的受益者,也可以成为美育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从而在践行社会美育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引领整个社会向上向善向美的风尚。
结合当前疫情带来的社会、人们交流方式的变革,许江提议不妨线下线上双管推动社会美育的发展。
“社会美育是让人们养成工匠般上手养心的生活方式,需要深入城乡社区,贴近群众生活。”对此,许江认为线下成熟的社区文化馆系统应当健全起来,提供日常的基本设施和学习班系统,并与中小学教学、文化创意孵化器等各种形式结合。在乡土意识基础上,着重培育社区的特色项目,建立专兼型的辅导员队伍。他还特别提到,是不是可以研发、建立基础性的艺术项目工具体系,“比如说有人想学陶艺,打开相应的工具套装,两个陶土茶杯很快便能上手做好。这样的工具体系便于初学入门,长学推进。”
至于线上,许江则提出应当创新多元的线上社会美育课程体系,提供多样化线上辅导。“从形式上说,既可以有你讲我听、随时随地可以学的慕课课程,也可以有‘钉钉’在线式直播辅导,甚至可以举办丰富的线上艺术文化活动,如线上音乐会、展览等。”他认为,大众审美情趣的提升、艺术心灵的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此,不妨建立国家级文化精品数字化建设资源库,以国家相关部门牵头,与优秀的文化机构合作,将散布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和展演平台的文化精品,制作成适合多媒体传播与互动的数字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城乡的节点网络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