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发布2020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上海位居第八-LMLPHP

上海的基础性文化设施和整体布局已达到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标准,但和其他著名全球文化城市相比,上海仍然需要培育核心文化产业,以此支撑全球范围知名的城市核心识别系统的构建。今天上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徐剑教授团队发布了2020国际大都市评价报告,在全球50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中,上海排名第八。

这是徐剑团队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娜伯格传播学院教授G · Thomas Goodnight学术团队联合开展的国际合作研究。也是对这50个国际文化大都市进行的第二轮全球评价探索。

城市是带动地区发展的核心集结点,也是对接世界市场的重要枢纽。根据全球城市发展的状况,当城市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程度基本持平时,城市的“文化软实力”通常更有可能成为最具竞争潜力、发展价值的要素。从城市进化的层面,文化既是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精神投影,也是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引擎驱动。

北京上海名次较之上一轮评估,分别提升一位

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旧金山、北京、洛杉矶、上海、首尔、柏林位列前十。上海和北京相比较上一轮排名,各自上升了一位。在前十名的城市中,纽约的人文生态建设、公共文化参与、文化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四项指标得分名列首位;伦敦的文化全球影响得分名列首位;东京的文化旅游得分名列首位;巴黎的公共文化供给得分名列首位。

进入排行榜的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有亮眼的表现。比如在公共文化参与指标中,北京排名第三,上海排名第四,在文化市场指标方面,每百万人的餐馆和酒吧数,东京排名第一, 上海排名第4,北京排名第6;而在茶馆、咖啡馆的总数上,上海排名第一,而在餐厅数量上则排名第二。

上海交大发布2020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上海位居第八-LMLPHP

上海还需加强城市文化的全球认知符号建设

但是,顶级全球城市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超级文化地标,文化地标不仅是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的空间载体,它还是全球民众对城市的认知符号。徐剑称,相比较人们提到纽约就想到百老汇、时代广场,提到伦敦就想到伦敦西区;提到巴黎就想到香榭丽舍大道等文化功能区域相比,上海现阶段缺少功能性超级文化地标。在已形成的外滩等文化地标区域,游客更多的选择是以建筑景观为背景进行拍照,而缺少可参与的实质性文化活动。

上海交大发布2020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上海位居第八-LMLPHP

不过,在徐剑看来,上海已在网络内容产业取得了竞争优势,这一领域不仅是上海核心文化产业培育的最佳突破口,而且也呼应“魔幻之都”的全球城市文化核心识别。他建议,在外滩已成为全球民众对上海文化想象符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实现空间的延伸,依托网络内容产业的发展,把45公里的黄浦江两岸打造成为上海的超级文化地标。

为全球文化城市评价研究提供中国特色指标

此次的文化城市评价体系由10个一级指标构成,包括城市人文生态、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供给、公共文化参与、文化市场、文化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互联网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全球影响等。这些一级指标又包含49个二级指标,包括每百万人的博物馆数量等传统的指标。同时,评价体系也跨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基于东方视角,纳入与时代以及中国特色的一些指标体系,以包容全球化的城市文化发展形态。

上海交大发布2020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上海位居第八-LMLPHP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海外城市在评价文化市场这一指标时,往往会纳入米其林餐厅数这一指标,而中国作为美食大国,米其林数未必反映全面情况,因此对这一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再比如,近年来电影产业的发达使得电影院成为大众的重要娱乐活动,指标体系还将每百万人的荧屏数纳入了评价,结果发现看电影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文化活动之一。

上海交大发布2020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上海位居第八-LMLPHP

包括人均期望寿命反映了一个国家积极和文化发展的实力之一,因此也被纳入了考评,上海的人均预期寿命就从2013年的82.38上升到了2019年的83.66。“评价一个城市的文化主要看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徐剑介绍称,吸引力是城市文化的魅力所在,创造力是动力所在,两者共同决定了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遵循了全球文化的共性,中国学者对于的全球文化大都市的共享,很多指标的设计上有中国特色,比如餐厅的相关指标,很多西方国家会用米其林指标,但是这一体系纳入了更多元的标准。同时强调指标的可测量。也纳入了一些最新的城市文化发展的因素,比如互联网的特色等。

01-07 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