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屡次登上热搜,话题焦点却总在场外-LMLPHP

从辽宁队主教练杨鸣在场边遭裁判警告不准起立,到上一轮“京深之战”最后时刻改变比赛走势的争议判罚,CBA近来每一次登上热搜,似乎都伴随着质疑与争议。一系列的热点事件背后,暴露出的仍是那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即联赛管理与裁判执法的水平。

“京深之战”争议不在裁判,而在联盟处罚标准

上周末的CBA常规赛第28轮深圳与北京一役最后1.7秒,深圳队外援布克在投篮时与防守自己的北京队后卫刘晓宇发生身体接触后倒地。当值主裁并未在第一时间作出判罚,但当多数人都以为比赛即将进入加时赛时,裁判组通过录像回放判定刘晓宇违体犯规,深圳队也最终凭借着布克的三罚全中以95比92取胜。

关于这次一度引发北京男篮强烈不满的判罚,CBA官方在赛后给出了权威认定——判罚无误。根据CBA公司裁判总监杨茂功的解释,在联赛“临场裁判对突发情况的处置”的原则中,规定了裁判在出现重大漏判时的弥补机制:若球员出现倒地不起、面部出血等意外,裁判可通过录像回放确定是否漏判,其中违体犯规、取消比赛资格犯规或是技术犯规的漏判必须追加处罚。考虑到联赛从2018年起就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严打“垫脚”等恶劣动作,在针对此类动作判罚时采取结果导向而非目的导向,无论刘晓宇的垫脚行为是否故意,都不会影响判决结果。因此,当值主裁汪梅的判罚从程序和价值观导向上都经得起推敲。

对于CBA执法水平的质疑由来已久,但至少在这起风波里,核心问题不在于裁判,而是北京队的一系列反应,以及CBA官方事后的处罚。“京深之战”争议判罚发生后,刘晓宇笑着朝裁判鼓掌,北京队主教练解立彬带领多位球员意欲离场抗议。在深圳球员沈梓捷的劝说下,北京队最终回到场地内,但球员翟晓川仍言辞激烈地向裁判及技术台表示质疑。赛后,北京男篮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张全黑图片,并配以一个感叹号。

以上每一项违规行为,都能从CBA联赛的相关规定中找到相应的处理方式,但这一点并未完全呈现在罚单之上。在提前退赛行为未遂的情况下,对解立彬禁赛四场、罚款2万元的处罚,符合联赛关于“延误比赛”“干扰比赛进行且情节恶劣”两类行为的处罚。然而,在解立彬已遭禁赛的情况下,情绪更激动、行为更过激的翟晓川,却仅被通报批评、罚款3万元。若根据规则反向推导,即联赛认为翟晓川干扰比赛进行的行为不符合情节恶劣的标准,但这样的判断很难让人接受。

如果说翟晓川是否应该禁赛只是存在争议,那么北京队借助社交平台发布负面信息的行为未被处罚,则可以算得上证据确凿的“漏判”。尽管CBA官方也对北京男篮俱乐部作出了核减经费1万元的处罚,但处罚的理由却是随队人员破坏座椅、饮水机等公物。北京队此后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致歉信让风波算是有了收尾,全黑图片也于随后被删除,但这并不意味着俱乐部不必为此负责。

处罚标准不一,这已是CBA联赛管理层面屡遭诟病的问题。最近的例子就是联赛向多位装备违规的球员、教练开出的天价罚单。即便抛开CBA官方未对违规行为尽到提醒义务,在许多球员穿着联赛官方赞助商竞争品牌装备的情况下,只选择其中的部分进行处罚,本就是一件站不住脚的事。

裁判执法争议存在误解,但并非全是误解

颇为蹊跷的是,在汪梅于“京深之战”作出正确的判罚后,反倒又一次引发了外界对CBA裁判执法水平的探讨。讨论中被引用最多的案例同样发生在上周末,裁判胡吉在执法辽宁队比赛时,曾特意来到场边,斩钉截铁地告知该队主教练杨鸣不能从替补席座椅上站起来。

按照规则,杨鸣自然有起立的权利,这也是胡吉及其身后整个CBA裁判团队被舆论疯狂攻击的原因。以上对话确实发生过,但这只是对被有意剪辑过的视频的误解。通过完整视频不难发现,胡吉所谓的“不能”并非指杨鸣起立的行为,而是他在裁判作出判罚后的大声抱怨。

赛后,国内知名篮球媒体人苏群在其《CBA裁判,为什么只有他们在风口浪尖?》一文中描述了裁判群体压力过大、屡遭误解、人才断档等现象。与胡吉被误解一样,以上皆是事实,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CBA裁判在不少场合的确存在着反应过激、判罚尺度飘忽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也是为何每当争议判罚出现时,无论事实到底如何,裁判总会遭受质疑的重要原因。譬如辽宁队球员郭艾伦在命中三分后大声庆祝,却被判技术犯规;浙江广厦前任主教练李春江在劝说替补席人员不要说话时,遭遇同样判罚;又或者,江苏队后卫史鸿飞在比赛中甚至被裁判威胁“还想不想打球”。

在联赛强调对替补席人员、运动员对裁判判罚过分抱怨进行严格管理的情况下,裁判过强的存在感很容易引发外界的反感。如何在保证执法权威性的同时,设立执法权利的边界,在二者间寻找平衡,这是全世界职业体育联赛都会面对的难题。只是,这样的问题在如今的CBA联赛表现得实在太过明显。也难怪多家国内媒体会在近来屡次呼吁,不应让裁判超越比赛与球员,成为联赛的“流量担当”。

来源:摄影/视觉中国

01-14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