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核心,包括密云路、中山北二路、江浦路、控江路、大连路围合组成的区域,面积约2.6平方公里。在杨浦区“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重点建设杨浦滨江、大创智、大创谷、环同济四大功能区。其中,“环同济”被认为是四大功能区中最有条件进行升级的重点区域。
根据规划,未来“环同济”将持续推进知识、人才、产业与城市空间互动发展,通过搭建平台进一步盘活资源,通过“腾笼换鸟”提质增效等,助力“环同济”成为世界级创意产业核心区、国家级创新创业集聚区、上海未来生活引领区,并达成一个“新目标”——到2025年,“环同济”总产出力争达到1000亿元。
政府搭台,打造充满活力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这两天,来找杨浦区政协委员、“圈”中企业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俊“取经”的人不少——这家2011年成立的知识创新型企业,共有员工120余人,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已达3.4亿。去年8月,公司成为上海地区第一家登陆科创版的环保企业,也是全国第一家以污泥处理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黄文俊说,杨浦区科委等政府经常组织“环同济”产业交流活动,让公司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政府搭台增进了‘环同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了解、信任,为接下来相互合作、产生聚变打好基础。”他记得其中一场以复洁环保为“主场”的节能环保专场,就是“环同济”联动协作案例:考察地上海泰和污水处理厂,工程由另一家“圈”内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承担设计,污泥浓缩和脱水干化处理工程由复洁环保总承包,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则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而当天参与活动的是十余家“圈”内中小企业。
“接下去,我们将继续从企业需求出发提供服务,打造充满活力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环同济产业生态体系。”杨浦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环同济”的快速崛起创造了“市场驱动、学科支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近30年的发展,这片区域实现了从“赤峰路建筑设计一条街”到“同济建筑设计产业带”再到“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和“国家火炬计划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的跨越。如今,“环同济”形成了以建筑与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为主导的产业集群,80%的企业为设计类中小企业,80%的创业者为同济师生,核心区域总产出以每年近13%的速度稳步增长。
“腾笼换鸟”提质增效,“一核一圈多点”放大产业集聚效益
杨浦区区人大代表、“圈”内单位上海邮电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冯武锋今年递交了一份《关于组建环同济大设计产业联盟的建议》的议案,建议在设计企业密集的国康路,通过调整资源,增强5G体验、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等,以“基金+基地+产业联盟”的方式打造生态,加强不同专业间的耦合,打造面向新基建总包和总集成能力的合力,放大产业集聚效益。
“未来,‘环同济’将依托同济大学在土木工程、创意与设计等学科领域的优势,以设计为主导向多元化的大创意产业发展,引领城市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服务。”杨浦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同济”将进一步通过“腾笼换鸟”提质增效:一方面对同济大学周边环境进行升级改造,推进赤峰路、国康路等提升工程;另一方面对现有企业进行调整,辟出载体引进合适的产业,除了现代设计、节能环保等主体产业,还将导入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制造等高端新兴产业。同时,进一步拓展支柱产业的上下游业务,如,从建筑设计向创意设计、工业设计、生态设计、海绵城市设计延伸;再如,发展工程全过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推动形成“规划咨询、投资、设计、建设、运营”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服务生态体系。
据悉,“十四五”期间,“环同济”将打造1个示范区,扶持10家以上科技企业上市,打造100个以上新技术应用场景,培训1000家以上有潜力创新企业,积聚100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力争2025年实现总产出1000亿元的目标。同时,布局“一核一圈多点”,即核心区外,以大连路、密云路、中山北二路、松花江路、邯郸路、黄兴路、周家嘴路围合成10平方公里的“一圈”区域,并在杨浦区其他区域设置与环同济产业相关的多个辐射点。此外,还将进一步发挥同济大学的专业优势,拓展在社区更新、社会治理、美丽家园、智慧城市建设的场景应用,实现大学与社区、城区共融。
杨浦区供图
来源:张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