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作为上海历史最悠久、梨园界最具影响的戏曲演出场所,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经过28个月的修缮后今日举行内部功能测试,将在2021农历大年初一正式“上新”。中国戏曲界素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修缮后的天蟾逸夫舞台仍将坚持以京剧演出为主的戏曲专用演出场所的定位,这座位于演艺大世界核心区域的百年舞台将续铸“天蟾”品牌辉煌,为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再添亮色。
修旧如旧,历史细节处处可见
走近福州路还未进入内部区域,剧场为观众准备的第一道惊喜已经准备就绪:招牌“天蟾”二字从原本的电脑体改为了著名书画家谢稚柳生前赠与剧场的手书,搭配深褐色木纹大雨棚,显得庄重而复古。推开三组亚光古铜色大门进入大厅,按旧时照片还原的水磨石楼地坪、特色天花线脚以及复古水晶吊灯映入眼帘,让人遥想起当年“天蟾”作为沪上戏曲艺术殿堂的辉煌与风韵。沿着两旁的楼梯拾阶而上,二楼观演入场口的一副大型3D立体浮雕金色牡丹花卉格栅艺术背景墙将成为观众日后“打卡”留念的不二之选。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原名天蟾舞台,始建于1925年。“天蟾”一名取自“月精蟾蜍折桂枝”的典故,自1926年2月开台后,南北名伶巨匠都对此地情有独钟。百年来,历代菊坛大师竞相粉墨登场,“不进天蟾不成名”的美誉因此而来。常春恒、李桂春、周信芳曾长期主演天蟾舞台,演出《狸猫换太子》《封神榜》等连台本戏。1918年移居上海后的梅兰芳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这里亦见证了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巅峰年代。
据此次担纲设计的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郑宁团队介绍,历史保护建筑的限制与演艺场所的独特性是本次设计中的难点,消防、结构、声学方面都是需要考量之处,在经过与剧场方的多次讨论后,最终兼顾了建筑品质与艺术美学。
落地窗、栏杆扶手、檐口线脚、弧形阳台……剧场里随处可见历史的踪影。值得关注的是,一楼寄存处与票务中心下方的侧墙装饰也独具匠心。据总设计师郑宁介绍,其上的石膏花式是在翻阅归档老照片时意外发现的,十分精美,因此将其融入进设计中。
升级的剧场和互动空间,都为更好服务戏迷
走入主剧场,翻新后的观众席位仍保留上下两层共930个座位。大红座椅颜色依然能勾起观众的旧时记忆,人性化调整后的座椅布局也将提供更为舒适的观演体验。据悉,此次修缮对舞台设备进行了大幅提升,舞台机械、音响、灯光设备的配置均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准,能全方位满足现代化舞台的演出需求。观众厅内设有微扩散GRG侧墙,中频混响时间从修缮前的不足1秒提高到了1.1至1.2秒。
演出之外,修缮后的天蟾逸夫舞台还将为戏迷提供更为多元的体验活动。一层增设的多功能厅由一个可容纳150人的观演空间及休闲轻餐饮区、文创开发区组成,可满足展览展示、艺术教育、小型演出等多种功能的使用需求。“这里日后要举行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天蟾百年历史回顾展,”天蟾逸夫舞台总经理潘熠文对记者说道:“过去的天蟾茶座是票友交流的首选,未来这里也将是。”
此次内部测试,剧场选用了上海京剧院的两出经典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未来上京的重要演出将依旧借助天蟾逸夫舞台推动,”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表示:“场院一家,我们都来到了新的起点。”
图片:叶辰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