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胜大寒”,五张生活处方,助你安度最冷时节-LMLPHP

眼下我们已进入小寒节气,小寒是24节气中第23个节气,小寒时节大风起、各地迎来明显大幅度降温,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已然到来,养生以“防冻”为前提,在此前提下预防相应高发疾病。

小寒时节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民间素有“小寒胜大寒” “冷在三九”等谚语。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寒之邪最盛的时期,极易损害人体的阳气。人的阳气一旦受损,可致脏腑温养功能减弱,不能温补肾阳,还可导致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外邪乘虚侵袭,而发生疾病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故 《内经》云:“冬病在肾”。可见,小寒之气对人体脏腑、尤以肾脏的损害之大。

“小寒胜大寒”,防冻重点时期来了

从多年平均状况看,以1月15日为中心前后5天是一年中最寒的10天,而这10天都在小寒节气里。小寒节气一过,由于地面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于夜间散失的热量,温度便渐渐回升。

因此,就整个大寒和小寒两个节气的寒冷程度比,名为“大”者实为小,名为“小”者则更大。这些事实说明,每年小寒时节应是防寒防冻的重点时期。

三大系统疾病高发,“三高”严防病情变化

在严寒的冬季,心血管、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最为常见,死亡率亦急剧上升。建议此类患者注意防寒,寒流前后减少外出。除此以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生活运动饮食起居等失去节律,“三高”人群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容易变化,需要加强自我监测,防止疾病加重。

防血压波动:气温下降,季节变化,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在严寒季节需要加强对血压的自我监测,如有头晕、头痛症状,或者血压较平时水平升高的情况,需要心内科门诊就诊,及时调整降压药,稳定血压水平。

防血糖变化:天气寒冷,户外活动减少,糖尿病患者可能因饮食增加及运动量减少,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因此一方面要保持活动量,可适当增加室内活动,同时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控制血糖。

防血脂异常:冬令时节是进补好时机,然而食补过度,如进食过多牛羊肉、动物内脏,血脂代谢异常人群可能出现血脂进一步升高。因此,血脂异常人群仍需注意饮食有节,不宜过度进补。

羊肉是小寒节气温补首选食物

严寒天气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啥注意要点?介绍五张健康生活处方。

1、情志调养

冬季养神,静谧藏神为主。情绪应多平静为主,要避免大怒、大喜、过度思虑等,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还要防止因季节气候刺激导致的情感失调。季节性情感失调是因为寒冷的气候作用于人体所致,使得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植物性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因而出现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症候。

预防措施有三:一是延长光照时间;二是加强体育锻炼;三是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B1、B2的豆类、乳类、花生等。B族维生素缺乏可影响大脑的功能和情绪。

2、生活起居

冬季要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运动,要早睡晚起,避寒就温。保持充足的睡眠,严格遵循生物钟规律是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条件。平时要避免过劳、熬夜等耗伤阴血行为。

在着装方面尤为注意:保暖为主,勿伤阳气,尤其注意头颈、背部、手脚等部位的保暖。头颈部向外发散热量较多,且为阳气汇聚的部位,所以戴上帽子、围巾为保暖第一要务。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起着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保护背部不受寒邪侵袭,即保障了寒邪侵袭人体的重要门户。手、脚为四肢末端,血供少,表面脂肪薄,是皮温较低的部位。因此严寒季节,戴上手套,穿上棉靴,可预防手脚生冻疮。

另外,很多人认为衣服穿得越厚越暖和,其实不然,因为衣服的保暖性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衣服太厚且紧贴身体,空气层厚度为零,反而保暖性降低。因此着衣应选用分量轻、膨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等制品。

3、适当运动

冬季早晨温度很低,对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影响大,增加了心血管问题的发病几率。据研究,早晨7点之前空气中大部分为二氧化碳和颗粒物质,对于呼吸道过敏体质患者极为不利。同时,冬季气温低,雨水量偏多,若遇下雪天气,路滑尤为明显,容易导致摔跤、骨折等突发状况。

冬季锻炼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进行,同时不要空腹锻炼。上午6时至9时避免外出锻炼;晨练前要进食松软可口、温热的食物,如热豆浆、热牛奶、点心、藕粉、粥等。冬季运动不宜剧烈,不宜头朝下倒立,不宜做较长时间的低头、后仰动作;不宜骤然前倾身体、弯腰;不宜做翻跟头等大动作;不宜屏气快速反复下蹲起立动作;不宜快跑等。

4、饮食调养

小寒节气饮食原则为适量温阳进补,不忘养阴,减咸增苦。

从营养学角度而言,可适当增加动物类食物。为了提高抵御寒冷的能力,冬季应该多食鲜枣、柚子、柑橘等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绿叶蔬菜;适当食用大蒜、绿茶、黄豆、纤维素、海产品等有效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

老年人冬季饮食应该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冬季里不宜吃肥腻和过咸食品,应食温热熟软之品,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胃,避免过食大辛大热食物,还应结合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性味的食物。

中医认为,肾为 “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虚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小寒更要注重温肾阳。羊肉是小寒节气温补的首选食物之一。《本草经集注》曰:羊肉入脾、胃、肾经,其性味甘热,可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冬季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对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等虚证有补益效果。

5、冬令进补

小寒时节是冬季进补好时节,但并非一味地大量食用滋补品,而需要有针对性,并且要补而有度。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补气:针对气虚体质,宜用红枣、白术、黄芪、淮山药等;

补血:针对血虚体质,可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等;

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宜用生地、麦冬、沙参、天冬、枸杞等;

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天等。

推荐食疗方:当归羊肉汤

“小寒胜大寒”,五张生活处方,助你安度最冷时节-LMLPHP

●食材:当归10克,生姜12克,羊肉300克,胡椒粉2克,花椒粉2克,食盐适量。

●制法:羊肉去骨,剔去筋膜,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切条状;砂锅内加适量清水,下羊肉,放当归、生姜,武火烧沸,去浮沫,文火炖,至羊肉熟烂,加胡椒粉、花椒粉、食盐调味即成。每周2-3次,饮汤食肉。

●功效:温阳散寒,养血补虚,通经止痛。

●适宜人群:阳虚质、血瘀质。

●注意:本方为温补散寒之剂,凡阳热证、阴虚证、湿热证等不宜服用。

图片:视觉中国

01-17 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