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连台!静安这堂“戏剧党课”走“新”更走心-LMLPHP

今天(19日)上午,“红色印记——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在静安(1921—1933)”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巡展活动来到了最后一站——南京西路街道,并将在这里落下帷幕。这是历时半年、覆盖静安14个街镇的“红色巡展”收官之站,也是另一场红色文化活动序幕的开启——当天,静安区创新演绎的《历史印迹·红色静安》戏剧党课巡演活动正式“接棒上线”,通过“戏剧+党课”相结合的创新艺术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开启党课新样式。

这种“承上启下、好戏连台”的场景,正是今年静安红色文化活动的总体基调。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姜鸣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静安区将不断推动红色文化高潮迭起、亮点频出。通过讲好静安的红色故事,抓好“红色遗址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品牌打造”三项行动,共同为红色静安增光添彩。

“红色印记”巡展半年:“圈粉”10万人次

作为红色印记巡展的最后一站,南京西路街道将活动当天选在了上海展览中心。这里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成最早的会展场所,这里见证了上海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也承载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任。

仪式现场,回顾了红色巡展活动启动以来的各个精彩瞬间。

红色印记巡展活动自2020年7月16日从首站宝山路街道起,通过“六进”的方式,配送六个“一”活动项目,覆盖了全区14个街镇,并在各街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实践站、实践点等轮流巡展。各街道(镇)还立足自身优势,开展了各具特色、亮点不断的自选动作配套项目,营造了“百花齐放”的活动氛围,切实将红色文化向基层、向社区进行了配送。

据统计,历时半年的红色印记巡展活动,共吸引了党员、群众近10万人次参与,期间中共二大会议纪念馆全程参与,通过各街镇巡展培养了一支近200人的静安红色文化宣讲志愿者团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成果。

《历史印迹·红色静安》首演:艺术党课“活”起来

当天,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献礼之作,倾力打造的《历史印迹·红色静安》戏剧党课全新亮相,并进行了巡演首场演出。据悉,该党课共分为《晨钟初响》、《辅德里的钟声》、《三曾里一家人》、《风雨经远里》、《伟大的传承》共五个篇章,以“展演结合、专家分享”的创新形式,生动呈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历经筚路蓝缕、曲折奋斗开创伟大事业的新征程。

好戏连台!静安这堂“戏剧党课”走“新”更走心-LMLPHP

首演选取了讲述李达、王会悟筹备二大的第二篇章《辅德里的钟声》和讲述陈来生保护中央历史文件的第五篇章《伟大的传承》,并邀请了来自上海党史研究办公室专家作分享解读。

“由于时间关系,首演选取了其中两个篇章,今后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调整其他篇章,让五个篇章都能在巡演中被大家所观看到。”主办方表示,接下来《历史印迹·红色静安》戏剧党课将在各街道(镇)、相关部门进行巡演,同时会邀请更多国内文史、党史的资深专家带来精彩分享、精彩观点,也会邀请红色传承人为大家讲述不为人熟知的“家”史。

戏剧党课的“本土彩蛋”:白领参与演绎

《历史印迹·红色静安》通过创新艺术形式让观众“燃”起来,而随后的情景剧《民厚南里》则让台下南京西路街道的观众们感觉更亲切更接地气——因为这场剧是由南西“西剧社”话剧社团创作而成,导演和演员们均来自于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的楼宇白领们。

据悉,该剧反映了1920年为探索救国之道,27岁的毛泽东来到了上海,居住在民厚南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期间,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奠定了早期建党思想的理论基础的历程。

好戏连台!静安这堂“戏剧党课”走“新”更走心-LMLPHP

该剧主演、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李济尧表示,创拍《民厚南里》的整个过程就是一堂最生动的党课。“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红色文化戏剧,排演过程中,毛主席的光辉形象不断地影响着我,特别想把少年毛泽东的意气风发和胸怀尽可能地展现出来。”在他看来,作为一名95后青年,在实地走访、学习了解中零距离接触到红色文化,也进一步加深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和决心。而这,也与静安这场戏剧党课巡演的初心不谋而合:希望帮助今天的党员、广大群众、学生看到、听到、感受到过去真真切切的历史,并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据悉,在今后戏剧党课的巡演中,静安都将采用“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形式,在展演固定戏剧剧目的同时,鼓励各单位把自身党课、党建等元素纳入到戏剧党课当中来。活动除了在各街镇巡演外,还将进机关、进学校、进园区、进社区、进楼宇、进企业,不断扩大受众群体,通过排演一场场“本土化艺术党课”,打造出一台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不同以往、别开生面的戏剧党课新模式,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01-19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