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边须筑路、救国仗书生,他以“致力工程,为民服务”为终生目标,被誉为“中国公路的泰斗”;她于2019年获“人民教育家”称号,这是共和国首次颁发这一国家荣誉称号,于漪作为基础教育界唯一代表获此殊荣。
最近,沪上推出了一批聚焦时代模范、典型人物的文学传记,《赵祖康传》《红烛于漪》等陆续出版,为主旋律、正能量叙事注入了鲜活形象,引发广泛关注。他们的奋斗一生,也始终呼应跃动着时代发展的脉搏。
求学问道,践行“工程报国”初心
近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陶柏康撰写的《赵祖康传》出版,依据详实史料,记录了“中国公路建设先驱”赵祖康求学问道、建设祖国的一生事迹。
赵祖康深受孙中山先生“实业救国”思想影响,青年时代即立志从事中国交通事业。当时的中国公路总长度不过2万余公里,且各省各自为政,互不联系;工程技术缺乏标准;有路面者不多,以致晴通雨阻;桥梁多为木质临时式的,大江大河多用人工摆渡……目睹中国公路落后情况和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赵祖康曾写豪迈诗句“开边须筑路,救国仗书生”,不遗余力地实践着自己的救国梦。
书中介绍,在他主持公路建设期间,擘画和整修了苏、浙、皖三省两市6条联络公路,继而建成全国首条公路网做出重要贡献。他致力于开拓中国的公路交通事业的制度化定型,为全国公路联网和规范化建设奠定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既是赵祖康一生践行“工程报国”的初心之地,又是青年时代形塑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熔炉”。赵祖康之子,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国通捐赠赵祖康1922年交通大学毕业证书,这是1921年交通大学定名成立后首批颁发的学生毕业证书,是见证交通大学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历史上重要里程碑;毕业证书中英文版本并行,是交大自晚清南洋公学创办以来“中西并重”“海纳百川”办学传统的鲜明体现。
捐赠物品中还有反映赵祖康为国筑路所作贡献的实物:汉渝公路赵祖康题词碑刻工艺品——“蜀道何难”“秦川锁钥”;桥梁大师茅以升、建筑大师林同炎亲笔书信等重要文献实物等。
一生秉烛为教育,一面旗帜传薪火
先进人物的激励,对读者而言是珍贵的精神力量。业内评价,《红烛于漪》是一部为中国教师画像的文学佳作,是学习于漪教育思想和事迹精神的生动教材,也是讲好中国故事、讴歌新时代英模人物的可贵尝试。
作为2020年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红烛于漪》叙述了于漪成长奋斗历程、展现“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光辉形象,阐述了“忠诚、坚毅、仁爱、担当”的红烛精神 。
如何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到她的忠诚、坚毅、仁爱与担当?由六所学校联合主办的“学于漪·铸师魂”师德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启动,《红烛于漪》成为师德论坛的首次分享图书。该书作者董少校以“于漪求索历程对教师自我发展的启示”展开专题讲座。出版方向六所学校赠书,希望通过阅读与实践相结合,将于漪精神发扬光大。
于漪生于1929年,亲历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一步步站起来、强起来的艰辛过程,因此,她把“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作为她终生奋斗的目标、始终不变的精神追求,“我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这份初心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