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海市卫健委公布的一份“确诊病例涉及区域和场所的情况”,“只提地点不提人”。1月24日,北京市公布的流调报告也隐去了确诊病例的年龄、性别等信息。两地做法引来多方点赞。
在上海市23日的这份通报中,列举了若干涉病例的公共场所。通报中没有谈到病例的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
北京市24日早晨通报,23日0时~24时,新增两例本地确诊病例。这份通报没有提及确诊患者的年龄与性别,据悉,这个变化是相关部门为进一步保护患者隐私作出的调整。
昨天,央视新闻的《主播说联播》节目中,央视主播康辉也点赞了这种做法,他说这体现了一种关怀,能提高防控效率,减少大家的顾虑。戳视频↓↓
康辉:
联播今天(24日)继续关注各地疫情防控进展。这两天,上海和北京的疫情通报有个特别的变化,新增确诊病例的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被隐去,也不再公布过于详细的活动轨迹,获得了网友一大波点赞,我也是其中之一。
这“只提地点不提人”的做法体现了一种关怀。应该说,确诊病例的信息一头连着疫情防控,一头连着个人隐私和尊严,权衡发布哪些信息看起来很难两全,但其实坚持“最少和够用”原则,做到科学、合理、精准就可以了。这样既能让公众把注意力从病例的私生活轨迹转到及时自我排查上,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又能让感染者少一些隐私泄露、被无端攻击的顾虑。毕竟病毒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而不是感染病毒的人。
最后我想说,抗疫形势很复杂,越是细节,改进的难度越大,很考验各地各级管理者的能力,但只要我们心中真正记住四个字:以人为本,相信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此前,国内一些地方在疫情通报中,因为对确诊病例行程轨迹介绍得过于详细,曾引起网民议论甚至对患者的指责,也引发了泄露患者隐私的担忧。
对此,人民日报微博发表微评,“不提人”更显尊重人。不提人,恰是因为心中有人,尊重人的隐私,呵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不提人,还说明防控有信心,手段更精准,管理有水平。“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拿捏分寸,张弛有度,在稳步推进中寻求高效,就让人放心。
有网友对此评论,“感染已经很不幸,请不要再让他们受到伤害。”有人称赞说,“就应该采取这种既不暴露隐私,又提醒大众的流调公布方式,说出感染者的性别、年龄,没有意义。”也有网友表示,“这种信息展示效率很高,打消了不少人提供个人信息时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