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水坝比大禹治水早一千年?为何无为之地的道教青城山诞生了有为工程“都江堰”?少林寺为何被称为“天地之中”?土楼又缘何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广袤的华夏大地分布着无数历史遗产,它们不光是物质形态的景观打卡地,更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解释着过去,也塑造着当下。在将于1月31日在浙江卫视开播的世遗揭秘互动纪实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以下简称《万里走单骑》)中,故宫“看门人”单霁翔化身“导览人”,召集明星嘉宾团,组成“布鞋男团”,足登布鞋,踏遍万里山河,带领观众一处处探寻世界遗产之美、解历史文化之谜。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剧照。
“让更多人了解世界遗产”
“我有一个愿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遗产。”作为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一直致力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广。从良渚城的宏伟规划到良渚古城遗址考古过程中的困难艰辛,单霁翔都如数家珍。他表示,中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5处,是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如何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传承世界遗产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单霁翔希望通过镜头,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近文化遗产,自发成为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和拥护者。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剧照。
“我觉得我们对世界遗产的宣传还有不足。” 单霁翔说道,“许多国人,包括年轻人对世界遗产的了解往往止于名称,并未走进去。即便有人走进去,也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没能带回知识。世界遗产最精华的是什么?它的申报背后有哪些艰苦卓绝的努力?申报成功后这些遗产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什么?我觉得这些故事都需要去讲述。”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剧照。
《万里走单骑》正是要讲述世界遗产背后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中国故事。节目中,单霁翔率领 “布鞋男团”共探访了12处世界遗产地——良渚遗址、天地之中、青城山都江堰、苏州园林、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楼、黄石矿冶工业遗址、杭州西湖、厦门鼓浪屿、普洱、平遥古城、武当山。不同于一般观众走马观花式的游赏,“布鞋男团”每到一处世界遗产地,日均步行超3万步。他们会细细观察现场的草木鸟兽、泥土砂石,挖掘世界遗产的历史信息,并与当地的人文学者、申遗专家、挖掘者、保护者、研究者、居住者等“身边人” 对谈,从巍峨古建到烟火日常,让观众看到世界遗产与人、与当下之联系。
使5000年中华文明史得以承认的良渚古城
2019年召开的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五十四处世界遗产。据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高蒙河介绍,国际学术界曾长 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约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因为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了作为物质文明标志的金属和文字,即青铜器以及铭刻有文字的甲骨文。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5 000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剧照。
《万里走单骑》的第一期便走进了这座改写了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的世界遗产。为了揭开良渚城水利系统的秘密,单霁翔带领“布鞋男团”走进山沟竹林寻找水坝。一番跋涉过后,石坞水坝、老虎岭、长堤逐渐展现在观众眼前,这些地标组成了五千年前最先进的水利系统,比大禹治水还早1 000多年,在选址、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都展现出世界 同期罕见的科技水平。节目里还走访瑶山遗址了解良渚人的祭祀、良渚古城墙等,观众可以看到这座古老的“中华第一城”流传至今的影响和中华文明的延绵不绝:良渚古城遗址在空间形制上由宫殿区、内城与外城构成,展现出一种向心式的三重结构。这种按照社会等级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营城手法,呈现了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城市文明所创造的规划特征,对中国后来的古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明清北京城。
从发现、探索、保护到载入世遗名录,良渚古城遗址能够重新向世人展现最初的面貌,还离不开背后四代考古学家长达八十多年的不懈坚持。节目中,单霁翔率领“布鞋男团”来到了地质学家、考古学家齐聚的良渚考古工作站。从第一代考古人、良渚文化的发现者施昕更,到第四代以80后、90后为主的良渚考古团队,几十年如一日的考古工作背后是对历史一脉相承的惜护与坚守。“良渚历经83年考古之路,63年保护之路,25年申遗之路,而今实至名归,成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遗产,是实证中华5 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高蒙河说道。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剧照。
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出发,节目组还将深入华夏腹地、山川深处,讲述更多世界遗产的故事,唤醒沉淀的历史。
图片:均节目组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