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次测试中,57次被多算路程、40次被多算时间,造成多收费——日前,上海市消保委进行了10家网约车平台的计程计时比较试验,结果不容乐观。

热评 | 网约车多收费,要反省的不止是算法-LMLPHP

不少经常使用网约车服务的消费者,纷纷为这场“良心实验”点赞。去年上海共受理网约车类投诉586件,其中约四分之一涉及计费纠纷。看似量不大,但问题是,消费者投诉网约车计费时,通常很难提供确凿证据,即便是经常走的路,车费也会随着交通状况出现波动,有时被多收几元,说不清该归咎于平台不准确,还是怪运气不好多吃几个红灯,往往不了了之或自认倒霉。上海市消保委这次“出手”,通过百余次测试,证实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网约车平台“欺客”已不是个别现象,揭开了平日这层说不清、道不明的“薄纱”,为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敲响警钟,值得肯定。

路程与时间算不准,表明算法有问题,值得所有网约车平台重视,无论有没有参与这场实验。经过数年快速发展,网约车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未来平台如何能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看似抓手很多,营销、补贴等,可无论如何算法都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尤其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注意维权后,能否准确计程计费、面对复杂路况能否提供最具性价比的行车路线等,这些基础却关键的服务可能成为新一轮竞争的“胜负手”。换言之,这次试验结果的发布,有望倒逼各大网约车平台优化升级算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也是我们所乐见的。

然而,反思与改进不能只局限于技术层面,值得检视的还有算法背后的价值取向。为何实验中超过半数的结果为多算路程,不是少算路程?有可能是算法有待改进,尤其在面对隧道等城市特殊地形的时候。但不能完全排除另一种可能性,即会不会有部分网约车平台,故意多算路程和时间,靠“糊涂账”牟利?毕竟在平台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大数据“杀熟”的报道已屡见不鲜。算法是果实、价值取向是土壤,什么样的土壤结什么样的果实,如果平台“三观”不正,技术层面无论怎样改进,最多让不法勾当变得更加隐蔽,唯有在监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与帮助下,平台确立起童叟无欺、诚信经营的价值取向,才可能从根源改善甚至解决多收费的问题。

算法本质上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法律规范、伦理规则、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等,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维护。从这个角度出发,“算法有问题,价值取向要反省”,这条建议适用于包括网约车平台在内、所有依托算法为用户提供产品的互联网企业。

今年1月,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 7.3 亿单。在很多地方,网约车正深入渗透进居民日常生活,逐渐成为当地一张新的“城市名片”。也正因为如此,平台多收费问题不容小觑,亟需企业采取措施,从价值取向和技术算法两个层面加以反思与改进,尽可能让消费者少花“冤枉钱”、使“城市名片”不蒙尘。

来源:文汇

02-10 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