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鹮仙”朱洁静领衔的上海歌舞团舞蹈《朱鹮》刚刚惊艳了央视春晚舞台,她如何走上了舞蹈之路?在12日下午播出的“海派文化名家伴你过大年”第一谈中,朱洁静与云端的观众分享道:“我的第一条裙子是妈妈送的新年礼物,当时我非常喜欢,就开始琢磨小女孩怎样才能每天穿裙子,我想到了跳舞,所以我是因为新年的这条裙子才踏上了舞蹈之路。”
春节不返乡,年夜饭要吃饱,文化大餐同样不能少。“海派文化名家伴你过大年”正是由长宁区文旅局策划的海派新生活跨界对谈,从大年初一起连续5天在文化云、上海长宁app、哔哩哔哩等平台播出,每天一个人文主题,邀请各界文化名家齐聚云端,分享地道上海年俗、趣味节庆记忆,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地过个文艺年。
12日播出的第一谈主题为“今天我们怎么过节”,朱洁静与非遗传承人吴清、民俗学教授田兆元、昆曲艺术家沈昳丽、媒体人沈嘉禄等嘉宾在长宁民俗文化中心民俗老街参加了一场热闹的新春茶话会。“宋代讲究‘焚香必于深房曲室’,品香时要以右手接香炉,闻香三次,再用左手递给下一个人……传统年节插花讲究构图和寓意,岁寒三友是由古至今最常用的花材,不仅是应季不凋,梅花代表坚韧的精神,竹有报平安、高风亮节的寓意,松枝代表长寿,以此来插花代表了古人对过年的美好愿望。”说话间,“江南传统文人香事”非遗传承人吴清展示了焚香、插花等传统年俗的仪式感。
对于当下人们常常感慨的年味变淡,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认为,今年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家人动手齐做一桌团圆饭、“云端百年”等形式有助于构建现代都市的文化认同和新民俗。“我在民俗调研中发现,上海年俗文化传统依然深厚,比如小年祭灶神,上海不少郊区还保留着把酒酿抹在灶台上的传统,这是源于宋代的‘醉灶神’,同时在新年看演出、逛展览逐渐形成海派文化新年俗。今年,就地过年的人们也会带来更多新年俗,上海是海纳百川的城市,我们每个人都是年味的传承者。”
“我理想中的年味是守正创新,我们肩负着传承的接力棒,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让年轻人多多走进传统文化,发现更多创新和乐趣。”朱洁静说。
在接下来的“漫步武夷路·回味上海年”“戏里春秋·舞台上的大年”“新年回响·时代的朗读者”“谈艺论画·海派新年”专题中,陈甦萍、李军、曹雷、刘家祯、梁波罗、黄阿忠等文化名家将来到百年武夷路历史文化街区、古北市民中心、上生·新所、刘海粟美术馆等地标,手风琴即兴演奏,梨园名家谈戏里春秋、云端导赏海派艺术创作等“文化大餐”将一一呈现给观众。
节目组主创表示,“海派文化名家伴你过大年”以文化名家跨界对谈的优质内容呈现弘扬与赞赏匠人匠心,唤起海派新年的美好回忆,同时探讨在现代生活中如何留住传统并使其焕发新生,为年轻人提供新海派生活方式指南,增强就地过年的文化归属感。
此外,长宁区文旅局“乐嗨上海过大年,福满长宁贺新春”系列活动已全面上线,春节期间“直播不下线,欢乐不断档”,为就地过年的人们送上“艺术年货”。除了“海派文化名家伴你过大年”, 长宁区还整合优势资源推出“相约云展览”“海派音乐会”“新春乐剧场”“手作DIY”专栏,以及沪语家史征集、“最牛年夜饭”短视频挑战赛等线上活动,进一步为弘扬海派新春仪式感、幸福感助力。
图片:长宁区文旅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