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回到老家武威农村,在大小事中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这些变化背后或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又或是家乡蓬勃发展的缩影。

朋友相聚不再是喝酒

以前春节回家,遇见亲朋好友,总要开心吃喝,不醉就是见外、不醉就是无礼,总是一醉方休、不醉不归。今年春节回家,与朋友团聚,餐桌上,大家很少喝酒了,大部分都喝饮料,喝酒的也就两三杯,虽然桌上少了那种气氛,但杯子相碰所发出的声音却没有少,节日的气氛也异常热闹。没有奢侈浪费,没人劝酒逼酒,更没有了酒后开车……

烟花爆竹明显变少

往年除夕、大年初一早晨,巨型礼炮、震天雷鞭炮此起彼伏,今年除了在除夕午夜时分短暂的鞭炮声外,其他时间鲜见有人燃放。农村人爱面子,过去用放鞭炮的方式比试一下谁更有钱,现在却越来越理性了,人们比拼的不是鞭炮购买量,而是实际的财富。另外,鞭炮放太多,会造成空气污染,农村人的环保意识增强了。

“盛宴”不剩够吃就好

以往春节,亲朋聚会家家都要做上十几道菜,可真正吃起来,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说话聊天上,加上肚里不缺油水,吃不了几口,“盛宴”就变成了剩菜。新风吹旧俗,加之疫情原因,农村也是限制了集体聚餐的行为,就算是亲属之间聚餐也不能出现大规模的现象,走亲访友一般只做六七个菜,够吃就好,不再大鱼大肉一大桌,看着空空的餐盘,大家很满足。

老家的水泥路不比城市差

以前,村子里唯一能通车的路是一条土路,出门满脚都是土,前几年村民们自发铺上了小碎石,但车子驶过还是尘土飞扬。今年春节回家,发现“石子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而且双向两车道,路面还有防滑纹。路边栽上了树,每家每户门前无杂物挡道、垃圾堆放,都有小花园,既美丽又整洁!妈妈说:“我们农村的水泥路一点都不比城里差!”

从大鱼大肉到清淡饮食

与亲朋相聚,记者发现,与以往乡村传统习俗不同,家家招待客人,不再是原来的全是大鱼大肉,而是较清淡的食材,好吃又营养。邻居李叔远在新疆的儿子带回来的一大堆牛羊肉就受到“冷落”,“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日里鱼肉不断,还是多吃疏菜好!”的确,餐桌悄然“变脸”的背后,是农村人饮食更加讲究营养科学,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

孩子的压岁红包变“小”了

以前,过年给孩子发压岁钱的习惯会讲攀比、图面子,红包越包越大。今年过年,母亲提议给孩子的压岁钱合适就行,“不追求谁给的多,更不能用压岁钱的多少来衡量感情,这样反而增加经济负担,形成攀比风气,不利于优良家风的培养。”母亲的提议得到兄弟姐妹的一致认同。于是,今年春节,家族里给小孩的压岁红包虽然变小了,但亲情更真实了。

走亲访友不再大包小包

今年春节,走亲访友大家不再是领着大包小包的,而是事先说好,什么都不用带,不用拎,只要来就可以了。正月初一,村支书把村里几个多年在外求学和工作的同龄人约在一起吃饭,我不免有所顾虑。“这顿饭呢,不是公款宴请,是我个人请大家,都是些家常菜,没有奢侈浪费……”村支书的这番话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原来村支书是想让我们畅所欲言,为本村的发展出谋划策。这饭吃得既有年味,更有“廉味”,意义非凡!

旧房变新居,家家门口小车跑

走在村子里,小时候的土坯房不见了,家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了解得知,村里很多年轻人在外打工或者经商,挣钱了就回家把老房子翻修了,逢年过节回家度假。除此之外,记者发现村子里的小轿车越来越多了。以前走亲戚,距离不是很远的基本靠步行,现在走亲访友基本都开着小轿车。有的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虽然到老家可能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也要开车回家过年,其中不乏五十万以上的好车。

来源:中国甘肃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2-15 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