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就地过年,遇见一样精彩”,今年春节假期本市共接待游客492.16万人次,同比2019年恢复96%,其中上海本地游客占比81.55%;实现旅游收入56.65亿元。本市宾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恢复至2019年的90%。旅游拉动了商业消费,据市商务委统计,全市390家零售重点样本企业实现销售额76.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20%。
“乐嗨上海过大年”成为假日新品牌
为了满足在沪过年人民群众文旅服务的新需求,市文旅局精心打造了“乐嗨上海过大年”春节文旅服务新品牌。通过推出包括覆盖全市16个区600处文旅打卡点的“百条微游线路”、囊括沪上各大剧场和演出团体的“百场剧院演出”、汇集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公共文化场馆的“百个文博展览”、及携手各大在线文旅平台的“百项美好在线”四大板块,整合全市文旅资源,打通线上线下平台,为市民游客带来随处可见、随手可得、随心可享的文旅特色产品服务。春节期间,本市重点文化场所累计接待游客131.59万人次。其中,对外开放的35家美术馆举办展览78项、公共教育活动36项,接待观众5.1万人次,同比恢复36.4%;全市开放的77家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42场,接待观众30.89万人次,同比恢复51.86%;全市公共文化场所(文化馆、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非遗传习所)组织开展各类线下活动2664场,接待市民28.14万人次,其中,各类图书馆接待8.76万人次;全市各演出场所举办327场演出,接待观众40万人次;全市上网服务场所接待22.36万人次。纳入假日监测统计的8家红色主题类景区(点)接待游客5.1万人次。
本市线上文旅活动累计吸引浏览量1.2513亿人次。其中,美术馆举办103项线上活动,浏览量170万人次;全市各博物馆推出“云展览”,浏览量超40万人次;全市主要文化场所举办线上活动2051场,参与人次138.3万人次;文化云开展在线活动723个,云上浏览量165.1万人次;携程、百度、驴妈妈、阿里、美团、小红书等在线平台推出的上海春节特别“云旅游”“云活动”浏览量达1.2亿人次。
“建筑可阅读”项目进入到全新的“数字转型”3.0版,特别是以“五个民”体验数字化和“五个一”服务体系化为主要内容的十大行动,让人民群众在春节假期真正感受到“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可以漫步的,公园是可以休憩的,城市是有温度的”。
红色旅游也是“乐嗨上海过大年”的一大亮点。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纪念馆和中共四大纪念馆均在闭馆改造,但是上海红色旅游的热潮不减,龙华烈士陵园、陈云纪念馆、宋庆龄陵园、鲁迅纪念馆等场馆都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市文旅局持续开展了“启航之路·微听上海”红色文旅体验项目,用“声音”串联红色文脉,让游客体验“听得进、记得住、玩得来”的上海红色旅游产品。年轻人参与红色旅游热情高涨,上海青旅筹划推出了“党的诞生地”上海百万青少年红色大寻访活动和红色主题微旅行游线。上海鲁迅纪念馆开展了“寄心语 留感言”特别活动,创新了青少年思想引领和爱国主义教育模式,进一步强化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古镇古街年味营造成为新潮流
本市古镇古街纷纷结合长三角非遗灯彩展示,非遗民俗年俗体验,塑造年味浓郁、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古镇古街过大年”的浓郁氛围。金山区枫泾古镇在春节期间在开展长三角非遗灯彩展示,集中展示长三角四地灯彩,与古镇完美融为一体。青浦区朱家角古镇课植园展示浙江仙居灯彩,并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12个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展销。浦东新区新场古镇将苏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苏州灯彩”与浦东特色灯彩创意组合,呈现了浓郁的古镇传统节庆氛围。宝山区罗店镇在花神广场集中展示各类彩灯近千盏,两条各13米长的巨龙彩灯更是首次亮相,尽显市级非遗项目罗店彩灯的独特艺术魅力。嘉定区南翔镇开展“我们的节日”—“灯谜迎新春 多彩非遗乐”游园猜灯谜活动。闵行区七宝古镇的“七宝里弄”融入创新理念,集各色本地美食,满足不同游客的味蕾。
本市旅游市场恢复达到新水平
在就地过年的大环境下,本市主要景区均得到了市民游客的青睐。本市170家主要旅游景区点七天累计接待游客612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30%(以下均同比2019年)。其中,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各景区点接待游客31.1万人次,同比增长395.07%;上海辰山植物园接待游客8.59万人次,同比增长245%;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57.82万人次,同比增长176.84%;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51.56万人次,同比增长15.0%;上海野生动物园接待游客10.35万人次,同比恢复78%;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接待游客11.85万人次,同比恢复78%;朱家角古镇接待游客17.69万人次,同比恢复69%。
本市开放式文化旅游区域累计接待游客559.71万人次。其中,外滩、豫园和小陆家嘴等区域分别接待游客113.79万人次、37.03万人次和106.83万人次。黄浦江滨江五区共接待游客299.66万人次。
线上线下联动发展成为新常态
新春期间,全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坚持开放,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张灯结彩过大年•2021年豫园新春游园会”、锦画纳福康——第十五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卓荦迎新”牛年生肖文物交流展、“金牛贺新春,云上过大年 2021年云上迎春系列活动”等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公共文化产品在春节期间陆续举办。市群艺馆推出“云上年俗风情展”。在“迎新春·牛闯关”新春民俗知识线上大赛活动中,市民不仅能体验游戏乐趣,还能学习传统民俗文化。同时,还可以线上预约参与馆内艺术导赏、专题展览、团团圆圆照相馆、盘扣制作、海派剪纸非遗手工艺体验等系列活动。上海博物馆推出了“中韩牛年生肖文物交流展”。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从大初一到初六每天下午有一场精心策划的室内乐音乐会上演。中华艺术宫推出的海派民间艺术展集金山农民画、嘉定竹刻等地方非遗展示为一体,充满文化韵味。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办的老上海饮食文物展,展出从晚清至1980年代上海饮食发展变化中留下的历史文物、生活用具。金山区文旅局和市群艺馆联合承办的2021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与新春美食、百姓民俗、非遗技艺、民间艺术等融合,呈现了幸福人民的温暖瞬间。此外,春节期间,本市60家实体书店、出版业的从业者联手推出80场线上线下联动的公益活动,为市民献上了牛年第一场阅读好时光。
文旅商融合促消费成为新亮点
春节期间,市文旅局推出的“四个一百”文旅服务受到了在沪过年的外地人和上海市民的青睐,通过参与线上线下活动体验,极大地拉动全市的假日消费。据统计:春节假期,本市宾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恢复至2019年的90%。市郊出租率较往年明显上升,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崇明出租率均超过50%,较2019年上升20个百分点以上。“就地过年”对本地娱乐市场及互联网上网服务市场消费带动较为明显。歌舞娱乐场所客流与营收同比 2019年春节分别上升20%、42%;游艺娱乐场所营收同比 2019年春节上升 16.6%。全市各主要公园七天累计游客游园量达347.03万人次,同比增长12.16%,其中郊野公园接待市民游客25.97万人次,同比增长443.83%。以上,充分说明上海假日文化旅游消费的主力群体已从外地游客变为了上海本地客源的新结构,上海人游上海正日益成为助推本市文旅发展的新动能。
假日旅游也带动了商业消费。春节假期,全市各大商圈、超市、宾馆等消费场所人潮涌动,消费市场购销活跃。第一食品商店线下部分门店、徐家汇商圈、比斯特上海购物村(奕欧来)、新世界大丸百货等商场也推出了新春特别好礼活动,和市民游客一起迎新春、过大年,充分发挥新年消费盛会的效应。据市商务委统计,春节期间(2月11日至17日)全市390家零售重点样本企业实现销售额76.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20%,其中,中心泰富万达广场、港汇恒隆广场等10家纳入统计的零售商业企业共实现营业额9.25亿元,同比增长103.2%;长宁顺风大酒店、绍兴饭店等10家纳入统计的餐饮企业共实现营业额0.07亿元,同比增长37%。
防疫安全闭环管理形成新机制
为了把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抓细抓实,市文旅局会同各区文旅局、相关部门及行业主体,建立了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链条闭环监管与服务工作新机制。春节前,市文旅局及时更新疫情防控指南,在政务网上向社会发布。同时通过上海发布、乐游上海等微信公众号和各大主流媒体发布春节出游提示,提醒市民游客注意安全防护。市区两级文旅局联合相关部门对17个行业和单位开展生产安全和疫情防控大检查,确保属地管理、行业自律、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节前共检查各类文旅企事业单位3979家(次),出动检查人员5808人次,发现整改问题316个。
春节期间,市文旅局始终坚持一手抓供给、一手抓安全,主动履责、靠前指挥。针对全市各大景区客流的新情况,新趋势,通过精准分析和科学研判,再次对安全和防疫工作作出三大提示:一是结合文旅场所游客预约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客流高峰提前做好预案,出现拥堵苗头要立即进行干预;二是严格落实各类文旅场所疫情防控指南要求,加强重点部位、环节的检查巡查;三是加强现场管控,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假日期间,市区两级文化旅游部门将会同公安、街镇、卫健委、市场监管等单位每天开展生产安全和疫情防控检查。7天累计检查各类文旅市场主体2266家(次),累计出动检查人员3430人次。累计发现责令整改问题133个。本市文化旅游行业系统未发生重大安全突发事件,相关场所未发现重大防控漏洞。本市两级文化执法机构共开展执法检查180次,出动执法人员585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888家(次),巡查互联网网站7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