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能不能“一捂就晕”?微博博主@妇产科的陈大夫 用一段自己被麻晕的视频证明了药效,但这个话题并没有就此打住,反而演变为一场舆论风波。
这场风波的缘起是一出真实的悲剧:佛山23岁女孩因七氟烷中毒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身亡。悲剧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谴责,还在于对作案方式的反思。但如果这场风波最终诱发另一出悲剧,那么反思将失去意义,科普将沦丧价值。
科普的初衷是启蒙,而非煽动。无论七氟烷能否“一捂就晕”,血淋淋的事实已充分显露出它的危险性,没有人会对此表示怀疑。在此基础上,有关5秒还是60秒致晕的讨论是对危险系数的界定。这一过程理应得到审慎的科学论证,而非淹没于无休止的网络口水。“陈大夫”以身试毒,以视频为证,看似是“神农尝百草”的科学精神,实质上只是极端的抬杠思维。当然,抬杠从来都是相互的。“陈大夫”用自己的生命作砝码,天平上的另一端也必然存在“杠精”。
事已至此,“陈大夫”已经为冲动行为道歉,这场聒噪而凶险的争论也该画上句号。但无巧不成书,事件中的另一个细节却值得被放大——拍视频所用的七氟烷如何获得?
据“陈大夫”透露,她是在正规的网上药店通过药师开具的处方购得七氟烷,原本打算用于宠物狗的绝育手术。事发后,她将药物上交有关部门,但被告知七氟烷并非管制药品。手续正当、来源合法,却容易致晕,甚至致命,我们不禁要问:管理上存在的模糊地带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
从佛山女孩中毒身亡,到“陈大夫”试毒被麻晕,接连两起由七氟烷造成的伤害事件让麻醉药物的潜在风险得以充分曝光,也由此为药品管理敲响警钟。目前,当地派出所正决定处理“陈大夫”上交的药物,网络药房也均已下架七氟烷。这说明相关部门、企业已经意识到此药非同寻常,一来是其本身具有使用、处置的门槛,二来是随意流通可能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但这些行动尚属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严格管理麻醉药物,堵住滋生犯罪的漏洞,更需要药品监管部门对管制药物作出更为清晰具体的梳理界定。
闹剧收场,我们在庆幸“陈大夫”无恙之余,也对细节中藏着的魔鬼心存警惕。科普不应成为滋生戾气、助长抬杠的温床,更不能落入别有用心者之手,成为残害自己或他人的武器。
来源: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