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科姆与玛丽》:是谁谋杀了角色的生命力-LMLPHP

如果用人来作比喻的话,《马尔科姆与玛丽》绝对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那一类。影片出自85后年轻导演萨姆·列文森之手,此人是好莱坞大名鼎鼎编剧巴瑞·列文森之子,并在近两年凭借《亢奋》《暗杀国度》等影视剧作品风头正劲。影片男女主演也是来头不小,男主约翰·大卫·华盛顿是美国国民演员丹泽·华盛顿之子;新派偶像赞达亚则在社交媒体上活跃有加,自带超级流量。影片自去年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后便获得了Netflix的垂青,后者斥3000万美元巨资买断版权,吊足了业界的胃口。一时间,《马尔科姆与玛丽》将成为2021年颁奖季大热的风声传得沸沸扬扬。

不得不承认,影片成色优秀,乍看上去精美有加。全片黑白摄影,单一场景,仅两位演员,单从设定上来看就颇有噱头,又带有艺术影片的高傲气息。约翰·大卫·华盛顿和赞达亚饰演一对影视圈情侣。马尔科姆是新晋好莱坞导演,他与女友玛丽刚刚参加完自己影片的首映礼。两人在整宿的社交后回到家中,名利场浮华喧嚣尚萦绕在耳边。马尔科姆对当晚观众与媒体的反应甚是满意,在美酒与宵夜的陪伴下洋洋得意。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虽身着华服却闷闷不乐的玛丽。两人的对话逐渐由轻松转向争吵,玛丽指责马尔科姆未在首映礼当晚对她表示谢意,马尔科姆则试图找寻各种理由解释自己的行为。随着冲突的升级,观众越发了解到两人之间的矛盾其实远非“被遗忘的感谢词”这般简单,这段在外人看来好似天仙配的感情,实则漏洞百出。

影片用将近两个小时的长度,极尽所能地用高密度对话来对两人的关系进行解剖——控诉谩骂后是互诉衷肠,眼泪嘶吼后是短暂拥抱……编剧旨在通过连珠炮似的来回发问,将情感最复杂的一面展露出来。可惜,比起更注重生活细节的同类作品(如去年在电影节上大热的《婚姻生活》),马尔科姆与玛丽两人的对话戏剧感十足,有的时候甚至让人感觉太过聪明,完全脱离了日常情侣吵架时一地鸡毛的情形,倒更像是两位踌躇满志的编剧在相互宣读自己精心撰写的剧本,比试谁更能妙语连珠。

这种不自然的“设计感”贯穿着影片始终。诚然,精致并非缺点,影片的前二十分钟就以这种精致感牢牢地紧抓观众,仅凭两位演员的对手戏就让人兴趣盎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话题越来越聚焦于两人不再奏效的关系,当男女主角频繁地用吼叫和眼泪向对方抛出必杀技,观众明显感到了疲惫不堪。

纵观影片的布局,萨姆·列文森的确在进行不断的尝试,尽可能地让两位主角的对话内容丰富多元。这也是为什么,他会用“首映之夜”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以便借演员之口更好地抒发对整个影视行业的观察。这样的自反性,当然也是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但很可惜,萨姆·列文森在这条支线的设计上虽花了心思,效果却颇为惨淡。在片中,马尔科姆对自以为是的影评人大加嘲讽,展现了好莱坞电影人与影评界剑拔弩张的关系。此后,更是对《洛杉矶时报》某位女影评人的文章进行了激烈甚至有些上升到人身攻击高度的反驳。看到这里,不免觉得导演借片中人夹带了太多的私货,为了抒发自己的观点,强行将其加在角色身上,反而忘却了情侣间争吵应当有的真实状况。男女主角两人,在一个令人疲乏的夜晚,时而针砭时弊,时而谈情说爱,在话题间来回跳转,而情绪却能够保持不受任何打扰,这一点实在无法叫人信服。

也许,在落笔写剧本前,萨姆·列文森有着“创作当代《首演之夜》”的野心,但他却无法像前辈卡萨维茨那样,将“艺术家”仅仅当成角色的一个身份,真正展现其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复杂面向。《马尔科姆与玛丽》里的人物们,经历着首映之夜后的兴奋和困惑,但他们太把自己“电影人”的标签当回事,太过用力地抖着机灵,从而丧失了本应有的旺盛生命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2-20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