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人艺院长任鸣:国家级戏剧奖项不能独缺“导演奖”-LMLPHP

如果说剧本是一剧之魂,那么导演就是一剧之“眼”,在戏剧舞台上,导演作为全局的观察者,把控着艺术呈现的方方面面。“但是现在几乎没有国家级的戏剧导演奖了,这样不利于肯定戏剧导演的成绩,也不利于鼓励青年人才加入导演队伍,”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带来的议案,就是建议恢复或增设国家级的戏剧导演奖项。

“导演奖或被取消或被合并,”在接受采访时,任鸣说,作为最高级别舞台艺术奖之一的“文华奖”设立有戏剧文学奖与表演奖,但独缺“导演奖”。中国话剧金狮奖曾有设立过“导演奖”,后被取消。

“奖项的设立,是对于导演——这个舞台艺术重要工种的价值与认可,有利于促进戏剧舞台艺术事业的进步。”任鸣想为更多的中国戏剧导演争取这份“荣誉”。

北京人艺一直很重视导演的培养和建设,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在中国话剧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著名导演,如“开山立派”级的焦菊隐、夏淳、梅阡、欧阳山尊,如“大导”林兆华、苏民等。目前,北京人艺的“老中青”导演梯队建设较为完备,年龄最大的蓝天野老师已经93岁了,依然坚持在舞台上导戏、授课。中生代导演有杨立新、冯远征等人,积累了一定表导演经验的他们,正逢事业的最佳发展期。此外,一支青年导演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徐昂、林丛、闫锐、唐烨“都成长得很快”。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人艺院长任鸣:国家级戏剧奖项不能独缺“导演奖”-LMLPHP

“还有英年早逝的班赞,也是青年导演中的佼佼者,是北京人艺优秀演员成功转型导演的代表,”任鸣表示,院里很多中青年演职人员都不乏才华与专业修养,缺的只是机会,“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机会,搭建更好的平台,让北京人艺的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打造出更多舞台精品,奉献给观众。”

“拉开大幕才是真的。”这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句经典的话。靠剧目打动人心,用演出赢得观众,使北京人艺不断推出经典剧目和优秀演职员,让现实主义风格与民族化的话剧特色,深深在观众心中扎根。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正在建设中的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也将于明年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届时,北京人艺将实现五个剧场同时运营的体量,压箱戏、经典戏、新锐戏和献礼之作等将齐齐登场,这对人艺的人才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人艺院长任鸣:国家级戏剧奖项不能独缺“导演奖”-LMLPHP

去年底北京人艺开办了首届“表演学员培训班”,一时间成为行业内聚焦的话题。在宽门槛、零费用、挑人不看颜值看行当的“招募令”下,来自天南海北的15名考生从1043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为期一年的学习。现在,他们学的如何了?

“疫情期间,学员们没有停止学习,我们安排了网上教学,现在濮存昕、龚丽君在给他们讲课。等到剧场‘解冻’,我们就要安排他们上台训练了。”任鸣希望,最终这15名学员都能通过考核,合上北京人艺的“槽”,成为继承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的优秀人才,“但最终签约是双向的,这些学员也有是否选择我们(北京人艺)的权利,他们的职业选择是灵活自由的。”

“戏比天大”是北京人艺所有人的座右铭。再大的腕儿,回到人艺也只是演员,再少的戏份,也要用百倍的努力认真完成。对艺术孜孜不倦坚守的态度,让北京人艺成为观众心中的“金字招牌”,每次开票总会大排长龙,俨然已经成为城中热事。去年两会,因为看到票贩子经常趁机加价,用高价票“伤害”热爱戏剧的观众,任鸣提交了议案,建议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票贩子,维护戏剧观众权益。今年的议案同样是关乎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我的‘圈子’很小,都是我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事,但身边的事无小事。”任鸣说。

05-24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