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医药在疫情防控实战中的成果,拿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近日忙着在“云端”远程与他的博士生、捷克中医中心主任关鑫连线,了解中医药在海外的抗疫实战,并提出建议。
身怀岐黄技,胸藏济世心。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吴焕淦坚持不懈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奔走,为的是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吴焕淦始终关注着抗疫进程,并不断思考中医药如何高效、深入、全面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下月即将召开全国两会,吴焕淦向记者提前“剧透”,他将就进一步发扬中医药战疫成果提交提案:“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标准化人才体系建设,加强中医疫病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等,都是我所关心的问题。”
上海将试行建立中医药防疫“常备军”
作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针灸学会专家组主要成员,吴焕淦自去年2月开始便与专家组成员召开“云上”学术会议,参与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制定工作。《指导意见》公布后,立刻得到一线临床针灸医师的好评。
去年全国两会上,吴焕淦提交的“关于将中医药列为疫情防控‘常备军’”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议,常设中医专家组,加快疫情初期中医药的介入速度,同时探索建立中医疫病学的学科体系,鼓励与临床防治工作实际相结合,建立一支中医药传染病防治的“快速反应部队”。
提案办理协商有序开展,令吴焕淦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建议将在上海先行先试。据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发展处相关负责人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去年制定《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要求“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上海已确定建设的两家单位中有一家为中医医疗机构;上海发布的《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相关学科建设,推动中医药临床应用创新。中医药未来将全面融入本市公共卫生体系,通过“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相关学科”等项目建设,为建立中医药疫情防控“常备军”打下坚实基础。
建议加强中医疫病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为推动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更好发挥作用,吴焕淦认为,需要从法律基础、组织架构、学科建设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从实战出发、更注重实效”。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他遍访上海中医药专家,探讨如何加强中医疫病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今年1月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吴焕淦会同多位政协委员就此联名提交提案,建议上海应进一步加强中医疫病学科建设。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入冬以来全国多地散发疫情和海外严峻的形势令大家绷紧神经,加速培养储备中医疫病学科专业人才,提升学科地位十分重要。”吴焕淦表示,他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继续聚焦中医疫病学科发展,拟提交提案《关于加强中医传染病学(疫病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建议》,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倡导有条件的中医院校建设中医疫病学学科和中医疫病研究所,同时探索设立中西医结合的传染病学专业、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在疫情防控中“拉得出、打得赢”的实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