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 “三点半难题”不只是一道数学题-LMLPHP

连日来,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神兽归笼”本该让寒假里操碎心的家长们舒一口气,但新问题来了:许多孩子三点半放学,家长却还没下班,时间差的存在让孩子的接送与托管成为摆在家长和学校面前的“三点半难题”。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日前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

教育部的表态看似是在做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把放学时间拉长到下班时间,时间差就自然消失了。实际上,“三点半难题”从来不只是一道数学题。对于家长而言,因为无法按时到校接孩子,他们或将重任委托于家中老人,或将孩子送至校外培训班、晚托班,或“拼团”雇保姆,甚至有人为此牺牲工作和事业。这些方法大多出于无奈,既费钱费力,又给孩子增负。如果延迟放学,家长固然能减负,但老师和孩子又不情愿。课后托管无疑延长了教职工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强度和压力。而天性好动的孩子显然也不愿意留校过久,遭受“变相拖堂”之苦。

正因为左右为难,“三点半难题”才会超越数学的范畴,成为一个久攻不下的民生痛点。因此,要解答这道难题,也不能只着眼于表面的时间差,更要解决好延长多少时间、如何延长时间、谁来负责课后时间这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此前,多地已经采取措施,在家校之间做好平衡。比如上海从2017开始逐步试行小学放学后“快乐30分”活动,天津、沈阳、南京均开展“弹性离校”“课后服务”等相关工作。今年以来,深圳、哈尔滨等市相继印发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更将“全面开展公办小学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列为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多地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教育部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正是将优秀经验向全国推广,把课后服务向各地铺开,让每所学校切实负起责任,真正消除家长的心头顾虑。

与此同时,针对延长放学时间造成的教学负担,教育部也作出了明确指导: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活动;要完善课后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学校教师参与积极性。换言之,课后服务绝不等于课时的延长,更不是变相拖堂,而是教学空间的拓展、个人兴趣的激励。对于孩子,学校可以通过文体、阅读、社团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确保他们安全、充实地度过课后时间。对于投身课后服务、延长工作时间的教师,经费、奖金等保障措施则必须紧跟到位,防止出现“吃力不讨好”的两难局面。

本质上讲,“三点半难题”考验的是学校综合管理能力。主动跨出一步,填补家校之间“最后两小时”,需要校方敢于作为的担当,更需要体贴周到的精细安排。“神兽”毕竟只是比方,孩子不是学校与家长互相推甩的烫手山芋,而应该是双方共同呵护的对象。

来源:文汇

02-23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