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更光明的未来,国家才有光明的未来。”多年关注阅读、关心中国人的教育,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今年向大会提交了十件提案,其中一半是关于“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教育”相关的问题。
朱永新说,近些年来,不断有所谓“手机/游戏/直播/短视频毁了下一代”的说法见诸于媒体,很多学校和父母也因此对孩子上网采取了完全禁止的做法,相当一部分学校甚至不允许APP进校园。但是,将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割裂开来,将未成年人排斥在数字世界之外,这显然是与时代发展趋势相悖的做法。有必要引导全社会认识网络时代的特征,打造并推广符合未成年人的人生发展和社会化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在他看来,目前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下,网络素养相关的教育内容并没有被全面、合理、科学地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需要。由此形成了两个完全脱节的世界,一边是孩子们在网络中自然生长,建立自己的秘密花园;另一边是家庭学校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只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漠视他们在网络中的言论与行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未成年人触网比例显著提升。调查表明,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即便在农村,未成年人的上网比例也高达89.7%。但是,未成年人的网络技能主要用于聊天购物和娱乐游戏,硬件基本技能缺失严重。在朱永新看来,未成年人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主要由同学、朋友或者其它等“非正规’教育渠道完成。这导致了青少年网络素养存在明显的短板,存在过度沉迷、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很多隐患,也充分反映出青少年在网络时代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特点。
因此,朱永新认为,应该充分结合这一特点,协助孩子通过阅读网络主题的图书、欣赏网络主题的影视等有效的手段,不仅让青少年自主提升了网络素养,而且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欣赏水准,强化核心素养。同时,也应发挥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的作用,通过“科技向善”,探索新的数字技术,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健康友好的网络环境。
例如,针对未成年人沉溺网络游戏的社会现象。朱永新带来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的提案》。
据统计,有超过80%的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60.8%的少年儿童平均每天使用网络时间超过30分钟。因网络游戏时间不限、内容分级不细等原因,60%以上的未成年网游玩家视力下降,30%以上的未成年人在网游中接触到暴力、赌博、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因不良信息的毒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增加。
“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已意识到网络游戏产品对成年人、未成年人用户应该区别对待,并由此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但却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分级管理制度。”朱永新指出,大量案例表明,有的运营单位为追求利益,并不会主动采取技术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或者即便采取,也只是装装样子,很容易就被破解。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的保护,建立健全分级制度,依法加强监督管理。
对此,朱永新建议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从网络游戏类别、认证、时长、充值方面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游戏企业必须执行,并由文化和新闻部门审核监管。根据目前社会发展客观实际和网络游戏内容(是否包含暴力内容、不良语言、性内容等),可从早教类、管控类、限制类、禁止类等方面划分,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建立网络游戏产品分级制度,其中包括实行用户注册登陆实名认证分级(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身份证信息、手机号、人脸识别等),实行未成年人登入网游时段、时长监管分级,实行游戏充值限额分级等。
同时,朱永新认为应建立网络游戏分级监管与评价机制,包括建立第三方网络游戏分级监督及评价机构,试行行业自主监管,制定评价标准、评价体系;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宣部新闻出版局等部门负责加强网络游戏分级审查监管,对违规企业依法加大处罚。此外,他建议立法机构对《未成年保护法》《网络安全法》《出版管理条例》《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增加“基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网络游戏分级”相关内容,同时各地区也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尽快调整完善相关管理条例内容。
综合自:新华网、中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