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超时空对话,人艺艺术再现历史攸关下的“香山之夜”-LMLPHP

人艺新剧 《香山之夜》 海报。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迁至北平并入驻香山,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出重点剧目《香山之夜》,聚焦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夜这一攸关中国未来走向的重大历史时刻,用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位历史人物的“超时空内心对话”,展现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

借助戏剧的写意手法,《香山之夜》打破对历史题材的常规处理,在时空穿梭与“戏中戏结构”中再现历史人物丝丝缕缕的内心和那段令日月换色的重大历史。

“解放军攻占南京的前夜,无论对毛主席还是蒋介石,相信都是一个不眠夜。”该剧导演任鸣介绍,《香山之夜》正是从解放军攻占南京前夜切入,以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的内心活动为主线,带入同一时间蒋介石在浙江溪口住处的内心活动,将不同时空的人物放在同一戏剧场景里,创造了隔空对话的艺术想象。以“小”见“大”,用一个时间节点,两个人物的对话,辐射出整个历史发展脉络。

除了发挥戏剧的“假定性”,让两位历史人物隔空交锋,《香山之夜》还采用跳进跳出的“戏中戏结构”——扮演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两位演员既是旁观者,又是剧中人,在陈述与评论、沉浸与间离之间将那一段历史清晰再现,虚实结合给人无限想象空间。剧中饰演“蒋介石”的演员方旭认为,排演《香山之夜》让他深切体会到了“戏剧是自由的”这句话,除了穿梭时空的写意表达,他认为该剧还延续了人艺自焦菊隐以来将戏剧与东方美学相结合的探索实践,如观众能在剧中看到传统中国戏曲“一桌二椅”意蕴,也是戏剧本土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人艺不是古玩店,在艺术上要大胆创新。”任鸣说。虽然在艺术手法上不拘一格,但该剧的剧本创作与表演却是立足历史、严谨不苟。编剧李宝群赴实地采风、体验生活,为该剧收集了大量历史资料并八易其稿。为了确保剧中人物真实、丰满,剧组还请来了四批党史专家为剧本提供专业的修改意见,让演员们受益匪浅。曾获得戏剧梅花奖的演员王斑在剧中饰演毛泽东,这一伟人形象之前从未出现在以“小人物”见长的人艺舞台,为了增加角色的可信度,王斑拜访著名发型师制作专门头套,并在短时间里增重12斤,力求从外形上尽量贴近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在排练期间,看毛泽东选集、读毛泽东诗词,看毛泽东各个时期的影像资料等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目的就是要内外兼修,做到既有外在的像,又有思想的深、情感的真,让剧中塑造出的历史人物更加立体。”

一段革命历史,两个历史人物,通过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和一段思想交锋与论战,浓缩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求索与追寻,展现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走向。《香山之夜》的主创表示,这部剧不仅要给观众讲述一段故事,回顾一段历史,更是要通过历史揭示出鲜明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胜利并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党始终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永恒的主题,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来源:文汇

03-02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