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四年,16区16卷“海派文化地图”丛书在沪集结出齐,绘就“海派版”的清明上河图。昨天,丛书读书会首站在闵行区启动,未来主创团队将陆续在多个区巡回分享,向读者解读上海的前生今世。
丛书运用新颖的地图概念,按照上海行政区划,逐一解析海派文化在各个区的地理分布、历史渊源、发展传承与多元特质,串联起一个个海派文化地标、人物。
仅从各卷书名就可一窥上海16个区的特色与风情——闵行卷《春申季风》、青浦卷《崧泽之光》、松江卷《锦绣云间》、奉贤卷《古华贤情》、嘉定卷《吴疁风华》、宝山卷《淞滨漫话》、金山卷《山海雅韵》、崇明卷《东海瀛洲》、杨浦卷《沪东风云》、静安卷《上海蓝调》、普陀卷《苏河竞秀》、徐汇卷《海上文脉》、长宁卷《西区漫步》、黄浦卷《申江往事》、浦东卷《都市传奇》、虹口卷《海派源流》,16卷读本连贯起来,串联成“珍珠项链”。
“上海每个区或多或少都保留了体现海派文化特色的历史遗存,同时仍在不断积累、沉淀和兴起文化的新思潮、新创造和新成就。”该丛书总主编柴俊勇谈到,厘清海派文化的发展脉络,丰富海派文化的内涵,绘制好海派文化的地理版图,可以为海派文化研究传播提供源头活水,也能让市民游客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上海。以《春申季风》为例,全书向世人讲述了马桥文化的历史渊源,透射出“先有上海县再有上海市”的闵行海派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莘庄工业区亮吧书房,与会嘉宾向闵行区相关单位和读者代表赠送丛书并展开互动。
16册500多个故事,记载构筑了上海万花筒般的城市精彩。这背后离不开各卷本作者团队实地调研采访,力求挖掘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线索;写作期间,大到文章的编排,小到英文书名的用词,丛书几易其稿、汇编成册。“依山多仁,傍水常智,乡处者多厚重,城居者常机灵,环境移人塑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该丛书序言作者、学者熊月之如是总结:寻根溯源,综核名实,异彩纷呈之海派表象背后,确乎有其统一的海派内核——或为绘画、戏曲,或为音乐、文学,或为服饰、饮食、建筑,但都离不开商业性、大众性、灵活性与开放性。
业内期待,这套丛书不仅让新老上海人读懂上海,还能衍生相关文创、文旅产品,成为了解上海、游览上海的“指南”。未来,围绕“海派文化地图” IP,主创团队将通过主题讲座策划、海派文化微电影拍摄、动漫作品创作、文创邮票邮品设计等,打造日益多元化的“海派文化地图”传播矩阵。
图片: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