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新词”迅速成为科技界代表委员嘴里的“热词”。在谈到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时,报告指出,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一句平实的话语,背后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以市场机制在更大范围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将更多创新主体的智慧、能力调动起来。
挑战世界科技前沿、突破“卡脖子”难题,需要“英雄不问出处”的胸怀和魄力,也需要选好“帅”、用好“帅”的眼光和气度,以市场“赛马”和竞争机制遴选和培育创新尖兵。
透过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创新热词、关键词,两会现场的在沪代表委员们读出了特殊之年国家对于创新转型的强大决心和坚定信心,更体会到了在积蓄发展新动能方面给予科技创新的期盼与厚望。
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孕育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2018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首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11.8%。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在基础研究投入强度、顶尖研发机构建设、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中科院院士王建宇说,基础研究是实现“从0到1”原创性突破的源泉,既需要长期厚重的知识积累与沉淀,也需要科学家瞬间的灵感爆发,长期稳定的支持至关重要。今年3月,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鼓励和支持科学家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挑战最前沿科学问题,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在他看来,基础研究对于夯实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就是希望尽快建立起新型的国家基础研究体系。目前,国内多个城市都在积极筹建国家实验室,上海张江实验室也是瞄准国家实验室而布局建设。
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身资历,只论实力能力
基础研究抬升起科技高原的平均海拔,重点项目攻关则要征服一座座科技“高峰”。当容易登上的山头已尽在脚下,攻克险峰、打通关隘,就必须打开视野,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表示,“揭榜挂帅”释放出的是开放与合作的信号。把需要攻关的重点项目拿出来张榜公示,让各路创新主体在同一平台上平等竞争,英雄不论出身、资历,只论实力、能力,由此激发更多创新主体的活力,促使各部门破除体制障碍,真正放开手脚,跨组织、跨区域地寻求创新资源的最优组合,攻克技术难关。
实际上,近年来采用“揭榜”方式“招贤”的项目已有不少。张全透露,今年疫情发生后,在上海市科委启动的应急攻关专项中就实施了“悬赏揭榜”“首功奖励”等创新机制,对开展应急攻关的科研人员给予更大自由度。
曹阿民认为,经过多年发展,已有不少民营企业有实力参与重点项目攻关,应给予他们更多机会。2018年,工信部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依图、云天励飞、旷视、驭势科技等一批在人工智能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拿下了“国字号”创新任务。
如何选“贤”任“帅”,确保使命必达,也将考验相关政策制度设计者的智慧。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提出,“揭榜挂帅”还需揭榜人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国家重大项目攻关不同于自由探索,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选出最适合的揭榜人挂帅,需要一套灵活而有效的制度保障”。
发展社会研发机构:科研力量多元化,培育更多“揭榜英雄”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国有科研机构和高校。不问出身的“揭榜英雄”来自何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朱志远认为,这意味着我国将在科研力量多元化的方向上,迈出重要步伐。
张全表示,在培育社会研发机构方面,上海进行了一系列布局。今年5月实施的《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和去年3月发布的上海“科改25条”,都明确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目前,上海已启动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其中包括上海期智研究院、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等社会研发机构的身影。与此同时,上海已建或培育各类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近20家,在20家民营企业分别建立了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
有别于传统研究机构,不少新型研发机构并不只专注于上游科学研究,也不只针对技术开发或成果转化,而是将原始创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企业孵化等功能结合在一起,探索更为丰富而多样的创新模式和科研体制。
“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将进一步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带动我国研发经费的增长和有效使用。”曹阿民说,“谁能干就让谁干”,需要更多政府“搭台”和机制突破,社会研发机构将培育更多有能力“揭榜”的企业英雄,也将让挂了“帅”的英雄拥有充沛的资源潜心研究,助力在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上实现关键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