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非遗传承人从原申报地迁移到其他地区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活动,“非遗异地传承”的现象越来越多。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建议,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及指导性文件对“非遗异地传承”的问题加以明确。
目前,随着非遗与产业的融合加深,在市场指引下,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特别是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非遗项目,迁移至其他省市的内在需求越来越大。孙艳玲提出,就现实情况而言,代表性传承人在迁入地再次申请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的可行性不高。因缺少法律法规支持,部分已经走出去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无法真正在迁入地落地,面临“项目和人走出去、依旧被列入迁出地名录”的尴尬局面,既不便于在迁出地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也无法享受迁入地的相应扶持政策。因此,孙艳玲建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明确“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跨区域迁移认定”的概念、迁移认定的原则和流程,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可按迁入地的规定办理跨区域迁移认定,成功认定后不再列入迁出地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名录中。
值得一提的是,非遗异地传承的问题并不是首次出现。据报道,2014年深圳就曾举办非遗异地传承高端论坛,10余名全国非遗专家围绕非遗异地传承展开激辩。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昕指出,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萎缩,许多非遗项目,特别是一些传统工艺因无法实现市场价值而行将消失。
此外,孙艳玲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非遗企业的扶持力度。比如,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统筹安排资金用于支持非遗企业发展,各地也可在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中予以相应支持,以提升企业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积极性,推动非遗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可对非遗项目或传承人主动举办非遗企业并取得一定成绩的,或企业与非遗资源特别是偏远地区的非遗资源融合发展有突破创新的给予奖励。孙艳玲还特别关注到非遗传承的人才问题。她建议,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纳入国家人才体系,建立非遗传承人的人才评价机制。优秀的非遗传承人可按规定享受各地相应的人才待遇,在办理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第四代传承人,从 2007 年以来,孙艳玲一直致力于满族刺绣——渤海靺鞨绣的传承和发展。2018 年," 中国满绣孙艳玲博物馆 " 落户深圳,使孙艳玲成为非遗异地传承人中的一员。她认识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自己有责任让 " 异地传承人 " 在另一方水土上更好地去传承和发展,这也是孙艳玲在今年“两会”上提交出台 " 异地传承人 " 保护细则和奖励办法建议的背景。
不久前,孙艳玲在快手上发布了一条短视频,公开向网友征集两会议案建议。“今年两会,我会重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地传承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希望各位快手的好朋友们多多留言,我会把大家的声音带去两会。”孙艳玲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倾听民意,与基层互动的新方式,孙艳玲这条短视频反响热烈,播放量迅速破百万,近1万人点赞。孙艳玲表示,像渤海靺鞨绣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平台每被记录一次,就意味着多一次被“圈粉”的可能,不仅可以助力传承与传播,还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人大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有倾听人民的心声,才能把百姓真实的诉求带到全国两会的会场。我一定不忘初心、积极履职,担负起百姓的期待和重托。”孙艳玲说。
综合自:“非遗中华”微信公众号、新晚报、新华网客户端、人民论坛网
图片:新华网客户端、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