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异乡的年轻人如何与命运交手?这部小说谱写不畏艰难的精神赞歌-LMLPHP

“写小说也有二十个年头了,但始终觉得没有写出自己最好的东西,于是想调动所有的生命资源和生活经历,力求写一本满意的书。”《等待呼吸》是《江南》杂志主编、作家钟求是的最新长篇小说,他写了近两年,那段时间,白天工作,晚上从九点写到凌晨一两点,“我希望这是能压得住岁月的书。”

都市人步履匆匆地行进着,对过往时代该以怎样的方式铭记?刚刚过去的周末,思南文学之家的新书分享会上,文学评论家程德培评价,《等待呼吸》是一部有雄心的小说,也是一部有难度的小说。“死亡中断了两人世界继续存活和发展的可能性。这对于一部坚持写完爱情故事的长篇小说来说,无疑是个考验。”

用文学铭记过往,为作品注入时代张力

《等待呼吸》去年在《十月·长篇小说》第2期首发,后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单行本。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夏小松和杜怡,是一对在莫斯科留学的中国大学生。他们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遥远的异国相识,陷入爱恋。尽管那时日子贫苦,两人却能换着法儿煮土豆吃,跑去地铁里约会,不知不觉度过了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但在莫斯科的世事变迁之中,夏小松意外受伤终至离世,留下杜怡在北京历经生活苦难。经历了许多无处安放的年份后,她终于在杭州有了新的伴侣,然而内心还一直追寻着多年之前的他……

身处异乡的年轻人如何与命运交手?这部小说谱写不畏艰难的精神赞歌-LMLPHP“不仅替自己发声,也是替这一代人发声”——从莫斯科、北京到杭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1995年底,小说时间跨度长达25年,作品记录了在时空交错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发展轨迹,充满了理想主义者的激情与光芒。评论家木叶认为,书中“小的细节在和很大很宏阔的历史相勾连”。钟求是希望,通过文字和这被遗忘的时代,和充满伤痛和浪漫的理想主义彼此铭记。而疫情形势下,整个世界都在“等待呼吸”,“这本书的内涵刚好呼应了当下。”

在作者看来,《等待呼吸》是一部讲述爱情的小说——青春的激情、异国的情调和特别时期的惊心背景,让这场爱情既伤感又绚烂;这更是一部记录命运的小说——三个年轻人分别以自己的方式与这个时代相处交手,既充满了人性的纠缠和生命的起伏,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芒。“要想办法去抵达曾经的时代,抵达深度的历史,就要深度介入生活。介入是为了铭记,铭记是为了反思,只有这样,小说家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写这本书想唤起曾经的理想主义与情怀。”

身处异乡的年轻人如何与命运交手?这部小说谱写不畏艰难的精神赞歌-LMLPHP

“小说中1991年前后的莫斯科的生活场景以及中国八九十年代的流行元素得到了很日常的还原,比如地铁站怎样流转,票价如何,吃什么样的东西,看什么样的电影等。”作家潘向黎提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校园师生在午饭时间排队分两种,一种排队吃午饭,一种排队买新书,包含各种哲学、美学、政治经济学的书,每个人心里对知识都是很饥渴的,而看话剧、听流行歌曲成为生活里特殊情感阶段的印记。

书写坚韧女性,谱写不畏艰难的精神赞歌

不难发现,《重新呼吸》里的人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爱情故事,强调“精神性的存在”,男女主人公在精神层面合拍。夏小松过世后,杜怡经历了生活的众多磨难,但她并没有一直沉沦下去。钟求是提到,杜怡依靠着内心的力量从生命当中的谷底慢慢向上爬。她重新进入到了一段新的关系中,“树没死而且长出了新的叶子”,女主人公“带着残缺在一种自我解救、愈疗当中走向成熟”。

身处异乡的年轻人如何与命运交手?这部小说谱写不畏艰难的精神赞歌-LMLPHP

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潘向黎认同钟求是对女主人公的描绘,她和女主人公有着同样的时代氛围、人文气息熏陶下的青春记忆,她认为,女主人公“心理逻辑和情感逻辑一直都在真实的轨道上运行”。钟求是在塑造杜怡这个女性形象时,笔墨克制,未从外貌与形象着力,为外表做了留白处理,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空间,促使读者对人物命运产生关心,也将杜怡遭受苦难的年份做了留白处理,“杜怡这个人的精神蛮强悍,她是始终站着的,不会向任何苦难屈服。”

“仅看表面,《等待呼吸》已经是一个自足的故事,同时它还有更内在的层面,邀请并挑战读者的知识、视野、经历与文学判断。”木叶说,《等待呼吸》里藏有许多隐喻与潜文本,富有张力和成长性,留待每一个读者深入其中,抵达不同的可能性。所谓“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而历史的延宕会让人不断思考着当下以及上一代的理想和爱情,所有解读都“诉诸读者的记忆、洞察力和思考的状态”,予人启示。

图片:出版方

03-15 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