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在手术台上为抢救病患争分夺秒,需要紧急用血怎么办?为手术准备的血没用上、如何解决血液回收难题?从采血点到血站再到临床使用,如何确保血液供给的精确性和及时性……一直以来,无论是患者的临床用血安全,还是急救用血保障,都是业内关注焦点。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新院企合作,与海尔生物医疗共创智慧血液网方案,在长三角地区率先进行用血模式的智慧化升级,逐步将用血点前移分布到手术室、急诊科等地,“靠前一步”服务,为病患救治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和血液资源。
快速用血,非一般的体验
在瑞金医院的手术室里,静静矗立着一台“非一般”的冰箱,通过这台智慧血液冰箱,颠覆了以往的用血模式。手术室护士长王维介绍,此前的用血步骤是:临床提前开具“用血申请单”,输血科根据护士采样的血样本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再从血库找出匹配的血液作为备血;手术当天凭借临床开具领血单,由专人去取血。
有了智慧血液冰箱后,血库会集中将事先匹配好的血液配送至“冰箱”,手术室护士凭借“电子领血码”,“刷卡”打开后直接取血核对并使用,大大节省了取血的时间和人力。
瑞金医院临床输血科副主任邹纬说,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遇到抢救病人,输血科可以根据患者与献血者ABO、Rh血型的匹配情况,及时进行电子配血,通过智慧血液冰箱指导授权人员及时取用备用血液,1、2分钟内就能完成取血过程,极大提高了抢救性用血的保障能力。
智慧用血,确保安全不浪费
“打开冰箱门需要授权刷卡,冰箱里的血也是单独存放于每个抽屉,这些抽屉的‘钥匙’都由输血科远程掌控,哪个授权者可以取用哪个抽屉的血,都由输血科‘说了算’,不可以取用的血是不会被解锁拿出来的,这就确保了用血的安全性。”邹纬解释。
储存在冰箱里的每个血袋都粘贴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借助RFID技术,即可实现人、设备和血液互联互通。在智慧血液网中,每一袋血液从采集开始,就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包括血型、温度、位置等信息都能自动读取,实时上云,全程追溯,无论是在血库、还是医院的输血科、手术室,血液制品都在冷链监测体系内,血液安全和质量有据可查。
“以前手术用血都要提前预估,有时准备好了却没有用,有了智慧血液冰箱,可以根据手术情况用多少取多少了。如果前一个病人没用的血,可以在血库给第二个同样血型的手术病人进行术前交叉配血,配型通过就可以发出第二个指令,允许授权人员在智慧血液冰箱直接取血了!”瑞金医院临床输血科主任王学锋表示,“而且,血浆成分临床也有很大需求,尤其是对烧伤患者,对血浆成分的进一步前移用血,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需要输注血浆的患者,对大量输血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血液冰箱的应用,让输血科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由以前“人找血”模式到极速、安全的“血找人”模式的升级,用血服务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此次智慧用血的变革基于瑞金医院多年来探索医疗服务创新的实践,为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发展、加速智慧城市血液网的创建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图源: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