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个“沉默杀手”袭击中老年人,主动筛查乙肝丙肝预防肝癌-LMLPHP

今年,几个明星接连因为肝癌去世,肝癌堪称“沉默的杀手”,很多患者一发现已是中晚期,有没有预防的办法呢?

今天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为“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其中,中老年人的肝脏健康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肝癌已位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的第四位,肝癌在癌症死亡率中位居第二位,由乙肝引发的肝癌的比例高达92.05%。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李兰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老年人的肝脏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自身健康,也影响着家庭的幸福,所以还是要正视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如果有高危行为应该尽快主动筛查,已确诊的患者应积极、规范地进行治疗。病毒性肝炎并不可怕,乙肝是可以控制的,丙肝是可以治愈的。我建议,发生过高危行为的中老年患者,应该主动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发生与以上传播途径有关的高危行为,可能会造成乙肝、丙肝的感染。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修足、文身和打耳洞等行为,可能因黏膜破损而出血,也会造成乙肝、丙肝病毒的传播。如果感染了乙肝、丙肝病毒,没有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就会有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慢性乙肝患者呈老龄化趋势,诊疗迎来新标准

目前,国内约有90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28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要消除慢性乙型肝炎,面临的挑战不小,且慢性乙肝患者正呈老龄化趋势,如果中老年患者没有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将大大增高。

为进一步遏制慢性乙肝的流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提出,只要HBV DNA检测结果为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排除其他原因),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但有高危风险因素或肝脏组织活检结果显示炎症或纤维化的患者,均应推荐进行抗病毒治疗。

除了早诊早治,乙肝的规范治疗也十分关键。李兰娟院士表示:“乙肝感染者要从根本上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来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坏死,以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延缓和减少肝功能的损害,减少肝衰竭的发生。治疗的同时,对于肝脏的状态也要评估,尤其是要定期检测HBV DNA的水平。高敏感检测有助于发现较低的病毒活动,建议中老年患者定期接受高敏检测,有助于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把HBV DNA降低到20IU/ml以下,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风险,避免慢性乙型肝炎复发。”

如今,指南推荐的核苷(酸)类药物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中老年人寻求长期规范治疗,亦无须过度担忧经济负担。

丙肝可病毒学治愈,及时治疗可“永绝后患”

据统计,我国丙肝感染者总计约有1000万,距离达成“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仍有差距。慢性丙型病毒(简称HC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和血制品、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很多感染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了HCV。由于丙肝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感染者缺乏主动筛查的积极性,存在漏诊率高、就诊率低和治疗率较低的现象。

我国人口基数大,如何从14亿人中找出丙肝感染者,需要更精准的防治策略。针对主动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重点开展丙肝筛查的策略,成本低且效果好。除了提高高危人群主动筛查率,如果能在医疗机构中开展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的丙肝筛查项目,将有效地发现潜在患者。

李兰娟院士指出,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者,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或身边的亲人、朋友感染了丙肝等,都属于高危人群。建议有过高危行为的中老年人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丙肝的筛查,或在年度体检中增加丙肝的筛查。与此同时,希望医疗机构建立规范的临床路径,中老年人在非感染科接受治疗时,如果发现中老年患者有过高危行为,或者检查发现已感染HCV,可以帮助他们转诊和治疗。希望医疗机构可以提供一站式筛查、诊断、转诊和治疗的协助,这样可以早诊早治,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率、治愈率。

几年前,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方案问世,使得丙肝的抗病毒治疗对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90%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2019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再次更新,新版指南明确指出: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进入了泛基因型时代,优先推荐无干扰素的泛基因型方案。其中,泛基因型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已经被纳入医保报销,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事实上,自《“健康中国”2030行动》实施以来,我国一直在加大力度控制和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水平,同时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多款创新药物通过医保谈判的方式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爱肝日期间,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吉利德科学再次联合在全国开展持续6天的丙肝义诊,将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00多家医院。

图源:pexels

03-18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