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年近古稀的章文晋出任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乐爱妹夫妇随章文晋夫妇一起飞往华盛顿。当时,他是章文晋大使的翻译和秘书。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巴德从20世纪80年代便与杨洁篪结识。巴德回忆说:“那时杨洁篪就已经是一个有才能、有见识而且非常专业的外交官了。对于他所代表的政府来说,他是一个口才极佳而有说服力的人物。他在语言上表现出的非凡能力使他在华盛顿的外国外交官中脱颖而出。”他还说:“杨洁篪明白他的工作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忠实地代表他所在政府的立场。与此同时,他又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通过对他人意见表现出的理解来帮助中国结交朋友。很快地,他就向美国人证明,他完全能够胜任他的工作。”
回国后,杨洁篪调任外交部美大司参赞兼美国处处长,正式主管对美工作。杨洁篪再次显示了自己的才干,并受到了当时外长钱其琛的欣赏。不久,杨洁篪先后任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副司长、驻美大使馆公使、外交部部长助理。1998年,他成为外交部46年中除王海容外提拔的最年轻的副外长。
2001年2月16日,杨洁篪被任命为第七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他对美国的了解既深刻又老到,与美国社会各阶层都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但杨洁篪刚出任驻美大使不久就迎来了严峻的考验。
2001年4月1日,中美撞机事件猝然发生,在事件原委尚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片面地把责任推卸给中国方面,并且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要求中方立即释放被扣留的24名美军机组人员,中美关系顿时紧张起来。
众所周知,撞机事件之初,小布什在白宫草坪接二连三讲话,立场强硬、霸气十足,要求中方尽快释放机组人员。在此情势之下,第一线外交官如何应对变化,表达政府立场,就显得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杨洁篪一改往日的温文尔雅,曾在一日之内四次奔走于美国国务院、国会与中国驻美大使馆之间,表达中方立场。据当地传媒报道:“自从4月1日撞机事件发生以来,杨(洁篪)大使成了美国白宫的常客。”他还一天两次出现在美国电视荧屏上,阐述中方看法。接受CNN采访时,他通过美国日常生活的简单道理,通俗浅显地说明撞机事件的是非曲直:“就拿美国举例来说,有一个家庭,一所房子,一个前院,有一伙人总是在这家门前的街上开着车徘徊,不到你的前院,但就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地在靠近前院的地方开来开去,家里有人出来查看,结果家人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我认为,家人有权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做一些检查和调查。如果这种道理可以成立的话,我想美国人民能够做出非常公正的判断,到底该怪罪谁,至少你应该说声‘对不起’吧。车也毁了,人也失踪了,可对方只是说,事情就是这么发生的。”民意调查显示,在杨洁篪接受CNN专访之后,赞同美国政府向中国道歉者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由最初不足20%,猛增到后来的50%以上。
这场危机最终以美国驻华大使出面道歉而获得解决。美国国家公众电台在那年6月的一次节目中说:“如果有谁能够妥善协调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个人非杨(洁篪)莫属。”年轻的杨洁篪就是这样在2001年撞机事件中“向世界证明了他的外交能力”。
——本文摘自《中国高端访问(拾)——亲历神秘外交背后的16人》,余玮、吴志菲著,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来源:《中国高端访问(拾)——亲历神秘外交背后的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