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老街》剧照。
在闵行区颛桥镇,普通人也能圆戏剧梦——参与话剧《老街》的大部分演员都来自“百姓剧社”,他们是一批居住、工作、学习在颛桥的业余表演爱好者。通过政府扶持、专业机构培育、百姓参与的模式,颛桥镇大力培育戏剧文化,百姓剧社已培训4期120余人次。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孩子,全情投入各类戏剧项目,从看戏到学表演,从话剧粉丝变成了舞台上的“草根明星”。
在《老街》艺术总监、著名表演艺术家吕凉看来,让老百姓来演自己的事所展现的生活和时代风貌令人动容,而大家对于艺术的热情尤为令他感动。
说起与颛桥的缘分,吕凉记忆犹新:2014年“吕凉戏剧工作室”在此筹建,一方面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优秀戏剧演出引入颛桥居民家门口,另一方面,时任上话中心艺术总监、闵行区文化指导员的吕凉也致力于普及戏剧艺术,将儿童戏剧工作坊、戏剧讲座等丰富内容引入基层的大舞台。
文化品牌建设与惠民路径相融合,让居民不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颛桥镇社区文化氛围也日益浓厚。2017年,“百姓剧社”成立,由吕凉工作室指导,为戏剧爱好者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更提升了群文品质。颛桥镇还陆续启动了“小小戏剧家”“戏剧种子教师培训” “社区学校朗诵培训班”“话剧演出进社区”等多个项目,培养了一批戏剧爱好者。
带着泥土气的生动的故事,成为百姓剧社最接地气的剧本。除了《老街》,剧社还请颛桥人张乃清作为编剧,以颛桥地区历史为素材创作了话剧《1949人民代表》,演员都是颛桥镇的戏剧爱好者,有中小学校长、航天工程师、企业合伙人、机关干部、居民等,演出同样深受欢迎。
▲百姓剧社排练中。
“大家对戏剧的热爱和执着感染着我,让我真切地感到群众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我所做的不仅是表演技巧的指导,而是提升百姓剧社的感染力。”吕凉说,这些扎根生活的真实创作经验也带给他不少灵感和启发。百姓剧社迈入第5个年头,他也给未来发展谋定了“广”和“精”两个方向——一是扩大话剧艺术普及面和群众参与度,二是提供“高阶”培训内容,建立一支相对成熟、稳定的百姓演员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以现实题材为蓝本进行主旋律戏剧创作,在闵行已有不少成功先例。2018年闵行区文广局、上海上艺戏剧社、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就共同出品了《许村故事》,该剧原型正是紧邻虹桥机场的许浦村,这个曾经环境恶劣的城中村通过两个月的攻坚战便焕然一新。该剧聚焦“城中村”改造与建设,同时又直面了老百姓的生存现状,演出取得了极好反响,更收到了外国戏剧专家“点赞”。
图片:颛桥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