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关注的“关键小事”,释放出浓浓的民生暖意。要尽力而为,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在民生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也要量力而行,注意民生改善的可持续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未来就在其中!”这是一位网民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后的留言。短短6个字,却道出了这份规划纲要沉甸甸的分量。
“十四五”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首个五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不仅锚定了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还在许多重点领域明确了具体目标及实现路径,描画出5年后乃至15年后“你的样子”。
从解决入托难、上学难,到化解养老难、就医难,再到保障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钱袋子”,纲要里关注的这些“关键小事”,释放出的是浓浓的民生暖意。
如果从指标数量看,“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设置了五大类20个,虽与“十三五”规划相比整体有所瘦身,但民生指标的比重却有所加强,其中直接关系民生福祉的指标有7项,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上述7项民生指标中,“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2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等为本次五年规划新增的3项指标,它们分别对应着就业、医疗、幼教等老百姓十分关注的民生领域,体现了党和政府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发展导向。
改善民生不是暂时性的政策安排,而是中国发展一以贯之的本质要求。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再到“十四五”新征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入手,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形成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格局;
收入是民生之源。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在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紧扣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注重用改革的办法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织就更加严密的民生保障网;
……
一方面着力解决好民生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一方面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用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兑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庄严承诺。
民生指标有温度,更有硬度。在落实民生指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力而为,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在民生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然也要强调量力而行,注意民生改善的可持续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规划专家们常说“理念优于制度,制度优于技术”,意思是说只有在先进的理念指导下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只有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优良的技术方案才能发挥好的作用。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一系列民生指标及细化任务里,我们看到了美好未来,也读出了发展信心。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