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友好”的社区,长什么样、如何建设?在上海,已有建设“施工蓝图”与“时间表”。
根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官网日前发布的《关于开展本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本市将打造一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本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实现城乡全覆盖。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老年友好社会建设,本市启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以更好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工作任务上,包括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方便老年人的日常出行、提升为老年人服务的质量、扩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为老服务的科技化水平等内容。
以“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为例,本市将支持对老年人住房的空间布局、地面、扶手、厨房设备、如厕洗浴设备、紧急呼叫设备等进行适老化改造、维修和配备,降低老年人生活风险;建立社区防火和紧急救援网络,完善老年人住宅防火和紧急救援救助功能;定期开展独居、空巢、留守、失能(含失智)、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家庭用水、用电和用气等设施安全检查,对老化或损坏的设施及时进行改造维修,排除安全隐患。
为方便老年人的日常出行,本市将加强老年人住宅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重点对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进行改造,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其中,新建社区提倡人车分流模式,加强步行系统安全设计和空间节点标志性设计。
为提升为老年人服务的质量,本市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建设医养结合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养老服务;利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社会化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浴助洁、紧急救援、康复辅具租赁、精神慰藉、康复指导等多样化养老服务;广泛开展以老年人识骗、防骗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为提高为老服务的科技化水平,本市将依托智慧网络平台和相关智能设备,为老年人的居家照护、医疗诊断、健康管理等提供远程服务及辅助技术服务。与此同时,本市也将积极开展“智慧助老”行动,依托社区加大对老年人智能技术使用的宣教和培训,并为老年人在其高频活动场所保留必要的传统服务方式。
这份文件也明确了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进度表:第一阶段为示范创建阶段(2021-2022年),启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第二阶段为示范推进阶段(2023-2025年),完成相应数量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第三阶段为总结深化阶段(2026-2030年),开展中期评估,到2030年底,各区老年友好社区创建覆盖率达到50%以上。第四阶段为全面评估阶段(2031-2035年),评估创建效果,目标到2035年底,实现本市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全力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倡导“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幸福老年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