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招进行时。从时间点看,求职的黄金期已经到来。目前逐步启动的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教师等各类考试和招聘,吸引了众多应届生的关注。今年上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也屡屡登上热搜,有机构估计,报考人数突破千万。
业内人士分析,经历去年疫情,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也正产生微妙变化。首先,出于对裁员、降薪等风险的担忧,应届生中追求工作稳定的比例有所增长。其次,一些在疫情中强势崛起的行业,受到求职学子的青睐。而在具体工作岗位的选择上,不少高校分管就业工作的负责人直言,这一代年轻人有自己的坚持,他们的个性也同样投射在工作的选择上。
求职用“排除法”,拒绝一份工作的理由很明确
“虽然我读了一个被认为是香饽饽的计算机专业,但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对口的岗位。经过多次实习、实践项目等,我及时调整求职方向,算是找到了一个心仪的岗位。”在3月24日上海杉达学院新学期首场就业主题沙龙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徐纯在分享中透露,目前他正在一家猎头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助理工作。
在求职上如此“爱憎分明”的应届生,如今可不少。
不少95后、00后,求职时或许不完全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工作,但十分明确自己不喜欢什么工作。所以这一代人找工作,用的是“排除法”,“他们拒绝一份工作的理由因人而异,在排除求职选项时往往有自己的坚持和判断标准。”
比如,通过一段时间在“大厂”的实习,有的学生发现自己不能接受经常加班,也有人觉得下班后需要应酬、社交压力太大。还有的学生反馈,之所以迟迟没有签约,是因为不认同这家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即使对方有留用意向也断然拒绝……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辅导员崔士超在做就业咨询时,听到了学生们的种种心声。“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找第一份工作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薪酬待遇,更看重职业平台和个人的发展前景。”
上海杉达学院校长陈以一认为,现在的学生在求职时有自己明确的底线,体现了这代人有主见、有个性的一面。但不能只抱有“学生气”的固执,指望着社会来适应自己。事实上,排除了一些加班、应酬等外在的条件,社会的快速变革仍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学生不妨主动出击、多做尝试,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方向。
“恐龙与蚂蚁抢人才”,大学生不再盲目追求“名牌”
据BOSS直聘数据,2021年开工后,小微企业在节后首周招聘需求高度旺盛,占整体比例达到56%;同时,员工数量超过1000人的“大厂”整体相较往年也发布了更多职位。尤其在互联网、教育等热门行业,呈现出“恐龙与蚂蚁抢人才”的现象。与此同时,消费品行业的应届生招聘需求同比增长达到268%,文体娱乐和医疗健康行业的应届生需求同比增幅也分别达到183%和173%,成为今年春招值得关注的行业。
从具体行为上看,应届生的求职目标较以往显得更明确一些,在一到两个职业方向上集中探索的学生比例增长了15%。
“随着中小企业招聘需求强劲复苏,加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认真衡量自己和企业的匹配度的大学生更多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党总支副书记田力娜告诉记者,和过去相比,如今的应届生在求职心态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不盲目追求“名牌”,头部企业固然有吸引力,但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同样也可以在校招时找到热情满满的“斜杠青年”。
“大学如今都十分重视就业工作,早早启动职业生涯辅导,所以不少学生对未来相对明确的规划和想法,求职心态也更趋于理性。他们会从自己的职业规划出发,仔细考量这些岗位适不适合自己。如果在某些中小企业有比较好的平台和培训,他们也愿意和企业一起成长。”田力娜说。
做好“两手准备”:边备考边在春招中挖掘机会
今年,不仅教师岗位成了香饽饽,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面向应届生的扩招,也受到了不少大学生的青睐。
上海杉达学院法学专业大四黄博洋,原本去年11月就签约了小米公司。“不过和家里人商量之后,我觉得当公务员更稳定。”如今,他已如愿考上了自己老家浙江的一个乡镇公务员岗位。而今年4月上海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等招考,黄博洋也准备试试。
他的同学、电子商务专业吴政也有类似的就业打算。“原本我考虑过自己创业,但我的父母都是经商的,他们告诉我,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创业很难成功。所以,我准备先考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几年历练一下,积累一些人生经验。”
“在我们学校,本科和硕士应届毕业生中打算报考公务员的比例确实有一定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公务员选调生规模也在扩大,学校在这方面加大了宣传力度。”崔士超表示,目前,绝大多数应届生都是“两手准备”,在备考的同时,也同步在春招中积极挖掘机会。
图片来源:均为储舒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