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H&M、耐克等企业因为抵制新疆棉花被网友们骂上热搜。事实上,这些品牌均为一个名叫BCI的组织成员,而这一系列声明表态的始作俑者,也正是去年10月BCI组织的一篇新闻稿。那么这个组织到底有什么来头?
据官网信息,BCI全称为“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脱胎于2005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一次圆桌会议的倡议,随后扩展到世界多国,宣称致力于使全球棉花的种植及生产更有利于棉农,更有利于种植环境,更有利于该产业的未来发展。
BCI于2009年正式注册,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伦敦设有代表处。会员主要包括棉花种植单位、棉纺织企业和零售品牌。截至2020年5月初,BCI的全球会员数达到1953家。
作为棉花产业的非政府组织,BCI没有技术与产能,而是一个制定行业标准的组织。目前,BCI在全球范围内定义了7条基本原则和42条生产标准,并要求会员必须使用它们认为符合标准的棉花,才能获得BCI许可证。
那么BCI为何会盯上新疆棉花?这背后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去年九月,美国媒体曾吹出风,时任总统特朗普正考虑禁止由新疆棉花制成的部分或全部产品,而美方的理由仍是所谓新疆“强制劳动、侵犯人权”之说。
对于美方的无理指控,外交部多次严正回应。发言人汪文斌称,有关国家以所谓“强迫劳动”问题为借口,对有关中国企业采取限制措施,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我们认为,有关措施是一种政治化操弄,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然而在短短一个月后,BCI就发布了新闻稿,宣称新疆地区存在“强制劳动”和其他“侵犯人权”的现象,这不符合该组织的行为标准,必须立即通过吊销或拒绝BCI许可证来处理。新闻稿还称,2020年3月,BCI暂停了在新疆的认证和保证活动,因此,没有新认证的“良好棉花”来自该地区。至于为何做出上述判断,BCI没有解释。
去年12月2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宣布已经对产量占全中国三分之一的新疆棉花生产巨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颁布“禁令”,禁止从其进口棉花及棉织品。
今年1月13日,CBP再次发布公告称,将在美国所有入境口岸扣留来自新疆生产的棉花和番茄产品。这一暂扣令适用于由新疆种植的棉花制成的原料纤维、服装、纺织品,即使是在第三国加工或制造的相关商品。
很显然,在新疆棉花的问题上,BCI成为了美国的帮凶,在毫无事实依据的前提下信口雌黄,以卑劣的政治把戏伤害企业利益,抹黑中国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名为“BCI良好棉花”(认证为“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上海代表处”)的微信公众号今年3月1日发布题为《关于新疆问题的重要申明》的文章。文章称,BCI中国项目团队严格遵照BCI的审核原则,从2012年开始对新疆项目点所执行的历年第二方可信度审核和第三方验证,“从未发现一例有关强迫劳动的事件”。
来源:共青团中央、环球时报、观察者网、每日经济新闻、大河报、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