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长兴坊小区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即将于5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禁止非机动车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停放、充电。
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在一些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楼道内停放甚至是车辆被盗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徐汇公安分局康健新村派出所会同街道、消防、物业开展协同治理,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有效解决了困扰长兴坊小区居民的这些难题。
整治前的小区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
长兴坊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居民多为外区迁入和来沪务工人员,出行大多依靠电瓶车和自行车。小区虽建有专人看管的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但由于需要收费而且没有充电装置,不少居民都选择把车辆停放在自家楼道内或门洞口,久而久之,收费的停车库无人停放变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甚至被隔断成房间用来住人,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康健新村派出所社区民警郁海京,自从接手该小区以来,就一直想要根治这些问题,但硬件条件跟不上、业委会资金不足、居民怕麻烦等因素都让这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随着去年小区道路统一改造工程开始,让老郁看到了机会。
整治前,小区飞线充电现象严重
“原本违规充电的确可以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告知和处罚,”老郁说,“但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一味处罚只会激化矛盾,所以我们借着街道帮小区改造的机会,把车库也修缮一下,为居民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民警和居委、物业共同商定改造计划
于是,老郁、物业和居委共同制定了改造计划,将居民堆放的杂物全部清理,安装电瓶车集中充电装置;将原来的专人管理改为安装24小时监控系统,小区保安定时巡逻;收费车库改为免费停放……在征得业委会同意后,老郁将改造计划通过派出所上报给了康健街道,获得了资金支持。他还从治安和消防的角度出发,会同消防部门和专业公司,在车库重要部位安装监控设备、放置消防灭火器,并对小区保安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
“原本我都是把电瓶拿回家充电的,民警也告诉我这样危险,但每天上下班都要用,我也没办法,”居民王先生说道,“现在方便了,停车库还有监控,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
“这个车库本来是居民不愿停进来,现在改造完,居民是抢着要停进来。现在小区里,飞线充电越来越少,楼道内也几乎没有车辆停放了。”居委张书记笑着说。
看着每位骑车回家的居民都自觉将车停入地下车库,老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消防、街道、居委、物业都很给力,我才能将这块‘顽疾’给祛除了。”
实践证明,只有各部门跨前一步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治愈基层治理中一个个“微痛点”、“小顽疾”。下一步,徐汇警方也将借鉴长兴坊小区成功的改造案例,与区内相关部门一起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进一步杜绝飞线充电、乱停乱放等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