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门虎已投入集训
江苏苏宁、泰州远大、内蒙古中优、北京人和、江苏盐城、深圳壆岗,在中国足协于3月29日公布2021赛季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审核结果之后,这六个名字随即消逝在了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2020赛季开始前多达16家俱乐部退出,到现如今6家消亡,大幅下降的数字似乎预示着中国足球正从至暗时刻中慢慢走出,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答案很有可能是否定的。
为了挽救更多的俱乐部,中国足协今年多次延迟了准入材料的递交截止时间,也并未公示准入材料,取消了宣布准入结果的发布会,随后更是多次推迟宣布准入审核结果。很难统计有几家俱乐部因为“缓兵之计”而“死里逃生”,但最后一刻才复活的天津津门虎肯定是其中之一。
这无疑是中国职业足球自建立准入制度以来最漫长和曲折的一次准入审核,同时也是审核人违反规则最频繁的一次。未来如果再次出现这样特殊的准入过程,对中国足球无疑将是沉重的打击。好在中国足协也有着改善的主观意愿,正如陈戌源此前所言,“中国足协应该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比如我们应该公布为什么要做一些决策的原因,进而让社会大众来讨论,这没有坏处。”
看得清利弊,下不了狠心
中国足协为何在准入一事中屡次打破自己制定的规则,答案其实很简单。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足协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便明确表示,一刀切说说容易,但最终伤害的还是联赛的整体利益,“如果都以1月29日(最初的准入材料递交截止日)为节点,没交准入材料的全部不给准入,球队可能就剩下一半不到,那么联赛到底还打不打了?”
一边是中国足协希望挽救处于生死边缘的俱乐部,另一边则是自身公信力因为违规行为和暗箱操作而受到损害,两者孰轻孰重,着实难以评判。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足协显然对于能够挽救天津津门虎这样的老牌队伍而感到满意。该足协官员表示,把一家俱乐部拦在“准入线”外面很容易,但一家中超俱乐部背后还有多级梯队,还有当地规模可观的青训队伍,失去一家俱乐部,影响的可能是一个地区的青训,“天津本身既是直辖市,又是足球重点城市,还要承办亚洲杯,能够保留球队的中超名额,对于中国足球的整体利益肯定有益无害。”而从他之前的表态来看,足协通过推迟准入审核挽救的俱乐部远不止天津津门虎一家。
但在诸多媒体看来,“挽救”只是表面效果,足协无法通过这种手段真正拯救一家俱乐部,更无法保证他们不会在联赛进行过程中再次崩盘。新华社在相关报道中给出表态:“其实,出手‘救’一支足球队并不太难,难的是这支球队如何能长久健康运营下去,‘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与其一时硬救,不如扎好根基,重振旗鼓,真正涅槃重生。”《北京晚报》同样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或许足协每次延迟的理由都是希望让更多的俱乐部能够通过自救留下来,但是这样也使得不少俱乐部有了侥幸心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足球已经吃了太多这方面的亏,今年在准入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也正是此前弊端的延续。对于中国足协来说,确实也应该做到按照规矩应对突发情况。”
明明期待“透明”,却背道而驰
早在2015年,还是上港俱乐部投资人的陈戌源明确表示,希望上港队未来在各方面逐渐透明化,“比方说外援的转会费,花了多少钱我们就公布,这没什么不能说的,我觉得这不需要遮遮掩掩。”在担任中国足协主席后,他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了足协办事需更加“公正、公开、透明”。去年12月举行的2020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中国足协更是将“透明”写入了制度中:2021赛季结束后,所有俱乐部必须将年度财务报表上交给中国足协,而后中国足协将向全社会公开所有的报表,让全社会一起来对俱乐部开支进行监督。
但现如今所发生的一切与期待中的“透明”背道而驰。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足协此前已连续多年公示各俱乐部上交的工资奖金确认表,这种深受球迷和媒体认可的透明做法却在今年戛然而止。
《北京青年报》在相关报道中表示,存在问题的俱乐部远不止退出的这六家,而足协这种暗箱操作可能最终砸的是自己的脚,“各俱乐部提交的那一纸工资奖金确认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有水分’的,当事人们都心知肚明。而那些‘水分’,更加是未来潜在的后患和危机。”《羊城晚报》更是在报道中用一连串问号表达不满,“为什么明明在规定期内不符合准入,却一再拖延给了相关俱乐部准入的机会?相关俱乐部究竟是通过什么手段运作达到了准入的标准?为什么主管部门明明有章可循,却屡屡自我违规不按章办事?已经按照中超标准备战许久的浙江队最终无缘中超,损失谁来负责?准入结果疑云散去,却又催生了一个个新的谜团。在向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中国足坛,追问这些问题似乎永远都得不到答案。”
以损失一部分公信力为代价,中国足协总算解决了联赛开始前最重要的准入审核工作。与“透明”背道而驰的行为是否会到此终结?也许在2021赛季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阶段性答案——届时全社会是否能看到足协公开各俱乐部的财务报表呢?
来源:图片/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