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环水,连江系海,这是上海。
今天起,《上海市水域治安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正式实施。依据新规,上海在实践探索中也将充分借由数字化赋能,实现涵盖水域、船、人、货、航道、锚地、码头等涉水要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当下,上海相关部门由外及内设置了“四道防线”,织密本市水域圈层防护网。以市域内长江水域、东海水域及其沙洲、无居民岛屿为防控范围,作为外围水域“安全滤网”;以沿长江沿海岸线、入沪水路通道、边防卡口为防控范围,作为申城水域圈层“安全屏障”,设置常态化水上公安检查站开展检查;以本市全部河道(航道)、湖泊作为防控范围,形成整体防控的格局;以码头、锚地、黄浦江和苏州河核心水域以及小洋山岛区域等为重点,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
-水域本体-
以智能感知助力“上下游协同”
淀山湖水,沿着淀浦河一路汇入黄浦江,流经徐汇区农科码头附近。这里河面宽缓,船只违法停泊、装运砂石,附近居民不堪其扰。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抓现行难,难在“时间差”——船舶违停往往发生在深夜,接到投诉后相关部门再到现场取证时,违法船只早没了踪影;执法难,难在“成本高”,该码头位于徐汇区,但河道执法权归属外区海事处,如果靠“一案一协调”,执法成本较高。
如何精准自动识别船舶违停,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经多次实地考察与验证,徐汇区在河道周边安装智能感知系统,利用城区大数据中台进行数据深加工,智能判断是否违停,形成事项处置标准,并纳入“一网统管”处置应用场景。覆盖区所辖水域内凡有船只停靠超过10分钟,会自动发送警报信息。经识别判断后,形成工单及时推送到有执法权的相关部门。经处置完成后,处置结果再返回城运平台,形成执法管理闭环。
在边防港航分局法制支队支队长李晋看来,随着《办法》正式实施,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域治安管理体系将愈加完善,类似这样“高效处置一件事”的情况将会越来越普遍,“《办法》细化了水域单位的治安管理责任和义务,逐一明确了水域游览与游乐场所、沿岸公共空间、水路运输经营者、游艇经营单位的治安安全条件和治安管理要求,构建了水域治安管理体系”。
此外,针对水域主体常发生的非法捕捞、违法采砂等现象,相关公安部门以“长江大保护”战略为指引,加大重点水域联合执法频度,强化长三角省际执法联动,遏制违法犯罪发案。
-滨水空间-
科学用警营造安全、无感知体验
这两天,漫步在西岸龙美术馆外的樱花林中,市民游客正感受着滨水空间特有的美感与惬意。得益于数字化赋能,以徐汇滨江公共空间为例,目前感知设备已实现有效覆盖,市民的安全感满满。
治安类警情减少了,这是管辖着各个滨水岸线空间派出所的共同感受。杨浦滨江由于岸线长,由三家派出所共同治理。每逢节假日前夕,杨浦警方都会派出无人机巡逻滨江区域,实时画面转换为可感数据,协助警方研判客流情况,并安排警力实地开展管控措施,“现在杨浦滨江智能化程度很高,在大数据助力下实现科学用警,将美好生活空间最大限度留给人民,营造安全、无感知的游览体验”。
据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庄莉强介绍,为全力维护黄浦江、苏州河等水域沿岸公共空间的良好治安秩序,警方按照《办法》要求,逐步督促相关沿岸管理单位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救生设备,布置安保力量全天候维护秩序、服务市民。同时,还建立应急处置突发情况的力量不间断开展水域巡逻,实现迅速响应、处置警情,确保黄浦江两岸游客安全。
-水上游览-
“一船一方案”放大安全保障
从十六铺码头出发,一路饱览浦江盛景,再换乘接驳车直抵花博会现场……一条水陆联动的花博会航线新近发布,这条创意游览线路折射出浦江游览业的繁荣,放大了市民游客对这个春天的期待。据统计,当前黄浦江上有游览船34艘,码头7座,游艇90余艘,游艇码头12座,平均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
《办法》要求依法对省际水路旅客运输实行实名制管理,实施水路旅客运输船票实名售票、实名查验。对市内黄浦江游览、崇明三岛水上客运旅客身份进行查验。实践中,经营者可在上船通道或候船场地入口配备无接触感知设备等多种方法进行核验,为市民乘船游览观光、外出度假等提供安全保障。
在此背景下,市公安局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与相关经营单位建立起了迅捷的沟通机制,通过高效联勤协作,确保相关航线安全稳定运营。特别是夯实相关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定期组织对浦江游览船舶、码头进行安全评估,做到“一船一方案”。此外,警方还指导督促游艇俱乐部、游艇码头建设智能安防设施,制定码头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
此外,依据《办法》,将建立公安机关与海事、渔业等部门之间的船舶和人员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与海事等部门共享平台、数据的方式,实现对本市船舶、船员的精细化管理,“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走路”。
来源: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