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非遗”传承:一项技艺带来一份工作,一份工作留住一批年轻人-LMLPHP

今年两会,“非遗”技艺传播与文化传承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云南有百余项极具民族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果把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一项技艺带来一份工作,一份工作留住一批年轻人。这样,乡村振兴才不是一句空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表示。

在建水紫陶上钻研20多年的田静,深知非遗传承的艰难。她认为,挖掘乡村传统手工艺,并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农村青年拥有一技之长,是一举双赢的事。

两会热议“非遗”传承:一项技艺带来一份工作,一份工作留住一批年轻人-LMLPHP

过去一年,田静走访了云南很多职业中专发现,作为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的重要阵地,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却鲜见非遗技艺传承专业。为此,本次会议期间,田静提出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增设非遗技艺专业的建议》。

“如果由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可有效阻断非遗技艺流失,同时为传承人在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弟子奠定基础,使非遗技艺传承常态化。”田静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文旅部门、教育部门协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形成可供借鉴参考并具有普适性的职业学校增设非遗技艺专业实施方案。选取一批职业院校作为试点,由职业院校具体负责向教育部门申报非遗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吸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外聘教师或实习导师,解决职业院校师资缺乏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今年的议案也是关于“传统产业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在贵州省赤水市,提起杨昌芹,当地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短短十余年间,她的竹编作品先后数十次斩获省内外工艺品大奖。

2018年全国两会闭幕后,杨昌芹回到赤水,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在赤水四洞沟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旁开设了非遗展示销售厅。第一次将赤水竹编工艺和旅游、休闲结合在一起,杨昌芹显得异常兴奋,创业劲头更加足了。随后,她将自己的“牵手竹艺”生产规模扩大,集生产、销售、加工、培训于一体,吸纳众多当地农村留守妇女在公司从事竹编工艺,月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

两会热议“非遗”传承:一项技艺带来一份工作,一份工作留住一批年轻人-LMLPHP

在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建议后,杨昌芹发现,赤水丹霞旅游区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生态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当地的竹资源又十分丰富,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对此,杨昌芹进行了认真思考研究,带着“传统产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建议走上全国两会会场,让革命老区群众通过传统产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走上富裕之路。

两会热议“非遗”传承:一项技艺带来一份工作,一份工作留住一批年轻人-LMLPHP

她建议:一是在政策上给予保障。要全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上的衔接,因地制宜,出台更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优惠政策,让各地可以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根植于乡村的特色种养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在资金上给予倾斜。专项资金在适当向贫困县倾斜的同时,兼顾非贫困地区和已脱贫地区的发展需求,加大对乡村产业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有发展前景、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扶贫和乡村振兴事业。三是在人才上给予支持。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建立用才、育才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乡村人才流失问题,吸引各类专业人才、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进一步夯实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图文综合自:人民政协网、农民日报

05-26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