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地告诉孩子吧:清明节,是一个充满爱意的节日-LMLPHP

复旦大学烈士纪念雕塑、纪念广场今日落成,烈士家属和师生共同追思英烈

在孩子们的眼里,清明节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诗词中的意象,是课本中的节气,是郊游踏青的假期,是跟随家人回家祭祖的热闹。但这些带给孩子的,更多是对现象的体验和感受,随着渐渐长大,他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疑问:

为什么说“路上行人欲断魂”?

扫墓祭祖不是封建迷信吗?

为什么清明节要踏青、放风筝?

到底能不能说“清明节快乐”呀?…………

这……是不是被问住了?

不过,今天的清明节其实早已不是历史上最初的那个清明节,在这个传统节日中,包含了很多文化、感情,以及历史故事,承载着我们的思念、爱和民族归属感。

别说孩子,我们大人可能都一知半解。是时候抛开顾忌,解开误会,和孩子好好聊聊清明节了。

01

家国情怀:

清明扫墓,是爱把家族凝聚在一起

现在的清明节,虽然远没有春节隆重,但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回家祭祖是许多家庭雷打不动的传统,在外忙碌的家人们借此齐聚一堂,为逝去的亲人扫墓,感怀已故亲人的种种。

“死生亦大矣”,中国人自古把死亡看得特别重要,无论帝王将相还是普罗大众,都会为逝去的亲人办丧事,或是延续祭奠的传统,希望逝去的亲人往生之后也能过得幸福。

祭祀文化流传至今,祭祖的风俗也一直存在,每年,人们都会去故人的坟前,扫除墓前的杂草,献上鲜花和祝福,很多地方还保持着烧纸钱的习俗,人们认为火能将祭品带给逝去的人。

平时远离家乡的家人们从四面八方团聚到一起,在思念亲人的同时,享受大家族难得的团聚时光。

除了祭奠亲人,清明时,我们也会缅怀那些为我们带来和平安定的英烈们——无论是千古先贤,还是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豪杰,亦或和平时期为人民的幸福付出生命的平民英雄……

正是这份共同的情怀,把中华民族凝聚到了一起。

其实,无论我们的诉说、我们的心意,逝去的人是否真能收到,清明节都是一个充满爱意的节日,因为爱,我们聚到了一起。比起沉浸在哀伤的情绪中,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02

生命教育:

生老病死不该回避

清明节,免不了谈及生死话题。

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总是避讳对孩子谈“死”,和死亡有关的场合,总会刻意避开孩子,甚至提到“死亡”二字都会觉得不自在。

其实,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的规律,既然我们已经大方地和孩子谈论生命的起源、谈论性教育,死亡这件事也终究会面对。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时机到了,就该戳破这层模糊的窗户纸了。

而清明节,或许是最合适的时机。

你或许有点犹豫,不知道该怎样开口对孩子谈“死亡是什么”,那不如先来看看网友的答案:

@lunayzs: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防弹的土特产:人也是一株美丽的植物,花草通常会在春天、夏天的时候生长,秋冬时一一凋谢,所有的生命也是一样,会有生长、茂盛及死亡等时期。但死者与生者之间的桥梁是爱,这是唯一不变的,只要我们不忘记,他们就不会消失。就像名垂青史的人物一样,只要我们愿意,他们的形象可以永远熠熠生辉。

@2020年江苏高考文科状元:地上一个一个送,天上一个一个接 ,终究会团圆。耳畔的风,山间的水,都是他在陪你。

@小洛Zoe:真实、全面地告诉孩子,并且在他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出现太大的起伏。我三年级的时候爷爷去世,初二奶奶去世。我妈妈在很久以前就开始教育我,人总是要死的,每一个人都会死,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应该理性地接受,然后带着对亡者的思念和在世的亲人、爱人一起好好活下去。

@Lili梦里啥都有:坦诚郑重地解释吧。我会尝试带入我小时候的疑惑和自我想象的开导。我觉得如果孩子问到关于死亡的话题,无论解释得咋样,做到态度端正,不要避而不谈打哈哈或者敷衍以对,这是前提。

更自然亲切的方法是,在大家齐聚一堂聊天时,讲讲逝去亲人的故事:

太爷爷是个很受人尊敬的人;

奶奶生前经历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呢;

大伯小时候可是全家的开心果,特别逗;

对了,前年去世的小狗,和我们家人的感情可深了……

在这些温暖的聊天中,无需刻意说教什么,如何看待死亡、如何怀念亲人、该以什么样的情感去面对死亡,孩子都会看在眼里。

03

传统文化:

上巳、寒食、清明……你分得清吗?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这个困惑很多人的问题吧:“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个寄托哀思的节日,但同时又是个“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节气,到底是应该肃穆,还是应该欢乐?

清明时节的快乐,合适吗?

这就要从清明节的前世今生说起啦!如今的清明承载着多个传统节日的内涵,这些节日你可能只是听过,而并不熟悉:上巳节和寒食节。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又俗称为重三、三月节、小清明等,也被叫作女儿节、花朝节。在汉代之前,人们规定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节”,到了魏晋时期,上巳节就被固定为农历三月初三。

你或许从没过过上巳节,但“曲水流觞”你一定很熟悉吧?

没错,上巳节就是《兰亭序》里那个举行“祓除畔浴”的重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结伴到水边沐浴。魏晋之后,崇尚纵情山水,因此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唐代时,上巳节更是将春游踏青作为主要习俗;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也会在这个日子举行。此外,很长一段时间内,上巳节还是男女相会的日子,堪称古代的“情人节”。

可惜到了宋代,理学盛行,上巳节也慢慢被遗弃。

大方地告诉孩子吧:清明节,是一个充满爱意的节日-LMLPHP

▲《曲水流觞图》 局部

寒食节又叫冷节、禁烟节、百五节。现在,人们将寒食节的日期固定为清明前一日。

寒食节的起源争议已久,其中介子推的典故最为有名: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期间,一次重耳饿晕,介子推竟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烤熟给他吃,重耳才得以保住性命。

后来重耳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介子推却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想逼出介子推,却意外烧死了他们母子。

后悔不已的晋文公便规定,每年的这天都不得生火,大家一律吃冷食。

现在,寒食节早就没有“吃冷食”的习俗了,但这个节日却前后绵延两千余年,一度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如今,寒食节与上巳节都已淡出历史舞台,而原本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节一跃而上,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斗鸡等风俗,成为包涵了这两个节日寓意与习俗的一大节日。

集上巳、寒食于一身的清明节,祭祀是它,游春是它,欢聚也是它。

别在意那么多,用心度过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享受春光吧!

来源:第一阅读

04-04 11:12